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身高仅 10 厘米,长得像树叶,总呆在海底不动 …… 你能猜出来它是什么吗?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我国湖北三峡地区发现了 4 种形似树叶的远古生物。与真正长在树枝上的叶子不同,这些 " 树叶 " 实际上是生活在约 5.5 亿年前的海底的早期动物,现在已经完全灭绝。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古生物学国际专业期刊《古生物学杂志》上。
5.5 亿年前的神秘生物现身,曾生活在海底
△化石
这一研究发现来源于 22 块从湖北三峡地区挖掘的化石,研究人员最终确定这些是来自 5.5 亿年前的早期动物。
" 在 5.5 亿年前,它们是一大类数量特别众多、分布十分广泛的生物。"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副研究员庞科介绍,此次新发现的这 4 种古生物,生活在约 5.5 亿年前的海底,现在已经完全灭绝。
△此次新发现的 " 树叶 " 状化石及其复原图
研究人员还原出了它们灭绝前的样子。研究显示,它们还处于生物性特征进化的初级形态,平均大小只有 10 厘米左右,长得很像树叶叶片。
独特的是,这些远古 " 树叶 " 底端长着圆形吸盘,它们靠吸盘吸附在海底。" 树叶 " 的 " 茎干 " 和 " 叶片 " 部分,则直立在海水中。平时,这些海底 " 树叶 " 随海水摇曳。
" 它们既没有口,也没有肛门。" 庞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因为没有捕食器官,这些远古 " 树叶 " 相当于趴伏在海洋的底表面,通过在摇摆过程中吸收海水中的有机物小颗粒来维生。" 它们一生都呆在原地不动,一动可能就死了。"
在屋顶上找化石,了却老一辈科学家的心愿
当被问及这 22 块化石的来历,庞科说," 这其中有很多故事。"
埃迪卡拉纪的时代为 6.35-5.41 亿年之间,这将近 1 亿年的时间内,生物们展开了爆发式的进化历程。埃迪卡拉纪生物群对研究早期生命演化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生物群 1947 年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目前已在全世界大约 30 个地区发现。" 但这种独特的化石生物群,长久以来从未在我国被发现过。" 庞科说,老一辈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这成了他们的一个梦想和心病。
2013 年,庞科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几名同事在湖北三峡地区的山区里做野外考察。山里的居民常用一种黑色的片状石板当瓦片,斜着盖在房子的屋顶上。当地没有人注意这些石片的细节和纹理,也很难有人仔细端详它们。但在经过一处废弃的瓦片堆时,研究人员们发现了异样。石板上面有一块像芭蕉叶一样的印迹,特别像化石。
△化石藏在坚硬的石灰岩中
几番观察后,研究人员认为这确实是化石。这是古生物学家第一次在国内找到可以与国际埃迪卡拉生物群相对比的化石标本。
" 那时我们经常拿着望远镜在人家屋顶上找化石,把每家的屋顶都看了一遍。" 庞科说,找到第一块标本后,他们询问当地人是从哪里捡到瓦片的。" 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我们爬上山头。在那儿挖了二三十天,终于挖到了第一块树叶形的化石。"
7 年挖到 22 块化石,有助于探索早期生命奥秘
庞科说,自那之后一直到现在,他们还在挖。这 7 年间,他们已挖到数百块珍贵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其中,有 22 块是树叶形的化石。
△埋藏着化石的石灰岩,块头大又厚
" 埃迪卡拉化石大部分都保存在砂岩里面,颗粒很粗,而我们发现的这些化石都藏在石灰岩中。石灰岩块头大又厚,过于坚硬,普通人没法劈裂。" 为此,他们把当地从事石灰岩开采作业的人请到了山上。随着钻头的飞速旋转,化石渐渐暴露出来。
△钻机取石块
" 获得这些化石非常不容易,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 7 年来我们也才采挖到了 22 块。" 庞科表示,虽然这类化石数量丰富且分布广泛,但是直到今天,人们对它们的生物属性仍然所知不多。" 它们的生存年代,比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还早。解开这些远古海底‘树叶’的谜团,可能会为人类探索早期生命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采化石
庞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收集到的化石数量还远远不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将继续挖掘和研究这类化石。
(受访者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