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9-10
快快评 | 饿了么“多等5分钟”的逻辑错在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9 月 9 日凌晨,饿了么在自己的公众号、微博发文《你愿意多给我 5 分钟吗?》,称 " 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 ",将为用户提供 " 我愿意多等 5 分钟/10 分钟 " 按钮,多给骑手一点时间。消息一出,网上炸了锅。众多网友认为,此举 " 纯属对顾客的道德绑架 "。

对一个曾经推出过情怀和情商皆有的社论的外卖平台来说,这样的一波操作,显然是让人们大失所望了。

某些外卖平台的算盘并不难理解,通过消费者的适度容忍,为压力过大的骑手改善一下逼仄的生存环境。一旦超时投诉少了,骑手也就相对从容些。

然而,骑手赶时间,以至于时常上演交通违章、百米冲刺,可谓 " 用生命送快餐 ",原因是多方面的:平台以超时惩罚为代表的严苛考核、消费者耐心有限、商家出餐时间不统一、骑手想多跑几单——平台的算法决定了骑手的 " 算法 "。单单把 " 松绑时效 " 的压力推给消费者,显然不公平,逻辑上也错乱了。

当然,平台可以说,我们这么 " 逼 " 骑手,还不是为你们服务,还不是冲着你们 " 唯快不破 " 的要求?可是别忘了,你们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和竞争对手比拼、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如果在考核制度的设计上,对骑手更人性化一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问题是,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从未听说过有哪家外卖平台主动改良过考核规则,相反,考核规则实际上是趋严的。

确实,平台没有把 " 我愿意多等 5 分钟/10 分钟 " 作为硬性要求——如果这样做的话,那也太疯狂了。但是解决问题的按钮,绝不在消费者身上,而在平台自身。

如果说骑手不容易的话,饿着肚子等待快餐、得尽快吃完然后投入繁复工作的写字楼群众,同样不容易。他们付出了金钱、时间,推动了一个行业的繁荣,无须额外付出更多。再说,在没有 " 多等 5 分钟 " 新规的前提下,很多消费者就已经做出了让步:并没有因为骑手超时就投诉。这是一种温情的表达,但这种温情的需要不该成为外卖平台将其 " 升华 " 为某种义务的理由。消费者愿意时不时 " 发善心 ",不等于愿意和骑手、平台一起焦虑,毕竟吃饭不该是一件麻烦事。

因此,离开 " 苦情 ",通过公平的博弈、科学的管理、人性化的考核,在平台、商家、骑手、消费者四者之间找到利益上的平衡点,才是最核心的事。一味让消费者做出牺牲,不在这个范畴。

" 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 ",应该说给平台自己听才对。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相关标签

饿了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