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不用过度恐慌。我们有着严密的全程防控体系,防控部门有着高度的责任心,有能力 " 查获 " 病毒并予以科学应对。
昨天,南京建邺区新冠肺炎疫情涉外联防联控指挥部发布关于一例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通报,引发南京市民关注。
通报称,男子周某 8 月 11 日自美国乘机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入境,受控转运至指定宾馆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解除隔离后返回位于建邺区的居住地。按照江苏省入境人员解除隔离后健康跟踪管理相关规定,其于 9 月 1 日接受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9 月 8 日、9 日两次接受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已及时收入南京公共卫生中心接受观察,无不适症状,CT 检查正常。
这一权威信息显示出三个关键点:一是疫情防控机制高效运转,程序严密;二是世界范围内疫情持续中,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三是病毒狡猾,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常人看来,3 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那还能有问题?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不能不严加防范。
据此,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看待此事。
其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不用过度恐慌。虽然输入性病毒给人的感觉是 " 不老实 ",但我们有着严密的全程防控体系,防控部门有着高度的责任心,有能力 " 查获 " 病毒并予以科学应对。
发现病例后,各方行动迅速、举措得力。建邺区疾控中心迅速按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密切接触者采取提级防控措施。目前,其共同居住的父母及其他已采样的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已采集其居住地、活动地等环境样本核酸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这就为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年内,南京曾出现过境外输入病例,对这类情况,我们有处置经验。
其二,持续保持防范意识,不打折扣,是个体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的基本要求。口罩该戴还得戴,不能想戴就戴,不想戴就不戴。
目下,人们出门乘坐交通工具,或者进入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都得戴好口罩。这是硬性的、必要的规定。但个别人总想些 " 点子 " 为自己 " 减负 ",笔者亲眼所见,地铁上,工作人员纠正过一些人戴着口罩却露出鼻子、或干脆把口罩捋到下巴底下的错误做法。这种 " 口罩解脱 " 方式不科学、不文明。而在社会生活的更多情境中,不按《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行事的人,并不鲜见。这令人不安。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着想,现在都没有到不分场合 " 去罩 " 的时候。在公共场合戴口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并不过时,反而是该大力倡导的、" 时尚 " 的健康生活方式。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