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500 年来,大运河奔流不息。
开启 " 大运河之旅 "↓↓
江苏,大运河起源地,也是大运河文化的发祥地。大运河,是江苏人的另一条母亲河。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书写这条母亲河,丹青墨笔描绘这条母亲河。
光影时代,一位女摄影师,将她的相机镜头聚焦大运河,
从 1953 年到 2019 年,时间跨度达 66 年。
她的名字叫晓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培养起来的第一批女摄影记者。
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大运河江苏段沿线的城市、乡村,都是她重点采访、采风的区域,几十年来,聚集起来的相片有万余张之多。
其中,有很多珍贵的黑白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彩色照相技术普及之前的大运河样貌。
近期,经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大学专家讨论研究,晓庄从中挑选了 300 多张编辑出版为《运河两岸有人家》一书,内容涉及运河景观、运河建设和运河两岸农业生产、工业建设、人民生活、文化产等方方面面。
跟随晓庄的镜头
开始一场跨越时空的大运河光影之旅!
苏州
△ 1958 年,吴县浒墅关公社社员在大运河中养鸭子
△ 1981 年,大运河流经苏州盘门外,妇女们在河边浣衣洗菜
△ 1982 年,市郊农民摇船从运河进城
△ 1984 年,苏州大运河边的水上人家
无锡
△ 1982 年,古运河清名桥段
△ 1983 年,古运河南长街段
△ 2014 年,古运河清名桥段
常州
△ 1958 年,武进县,人们从大运河中挖淤泥,就近修建小高炉基地大炼钢铁
△ 1980 年,穿过常州城区的大运河
△ 1982 年,大运河常州段中挂着帆的一列拖带船队
△ 1996 年,大运河篦箕巷段
镇江
△ 1956 年,丹徒大运河边的涝灾
△ 1958 年,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港,待运输的木材被捆成排
△ 1963 年,晚霞夕照下的大运河镇江段
扬州
△ 1958 年,高邮段大运河上的鸭群
△ 1964 年,江都段大运河上的一列拖带船队
△ 1988 年,古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瓜州古渡
△ 1992 年,邗江段大运河
淮安
△ 1953 年,淮阴段大运河边的水上人家
△ 1953 年,淮阴段大运河中运输物资的帆船
△ 1956 年,寒冬时节淮阴船闸的工人在大运河中破冰护航
△ 1982 年,大运河淮阴段,一列运输木头的船队
宿迁
△ 1988 年,繁忙的泗阳段大运河
△ 1988 年,泗阳木材成排通过泗阳船闸
徐州
△ 1958 年,邳县运河公社社员通过大运河输送矿石支援大炼钢铁
△ 1962 年,邳县的运肥大军
△ 1962 年,邳县运河公社的渔民在大运河中捕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