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文 / 摄)9 月 17 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常州市政府举办 " 一七一期 • 一齐一起 " 江苏生态文化沙龙,以别出心裁的形式,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对《江苏生态文明 20 条》(简称 "20 条 ")进行发布及深度解读,以引导公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主动、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环境治理社会行动体系。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倡议,20 条如何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 " 落地生根 "?现场,多部门晒出推进举措。
一起行动!多部门 " 一齐 " 发布《江苏生态文明 20 条》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沙龙名称为 " 一七一期 · 一齐一起 ",背后的含义也很深刻。
据介绍,9 月 17 日举办第一期生态文化沙龙,借助 "17" 谐音,一年 365 天里的普通一天,邀请多部门 " 一齐 " 发布《江苏生态文明 20 条》,鼓励社会各界 " 一起 "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 一齐 " 代表范围," 齐 " 是齐心协力,多部门联动,共同发布《江苏生态文明 20 条》,全社会动员、全平台宣传、全过程推广。" 一起 " 代表决心," 起 " 是起点起步,企业动起来、家庭动起来、学校动起来。
省环保宣教中心主任朱玫在发布《江苏生态文明 20 条》时介绍,加快构建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各界一起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江苏,是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多部门出台 20 条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20 条的编制工作历时 6 个多月,修改完善 20 多稿,具有来自民间、彰显民意,着眼细微、浅显易懂,立足当前、与时俱进三方面显著特色,同时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以及办公等涉及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技术支持单位,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环境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郭红燕认为,20 条的推出实现了生态文明与全民行动的有效衔接,首次聚焦公众层面如何践行生态文明行为,尝试探讨明确生态文明的社会行动领域范畴,将生态文明微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有助于江苏全民行动体系的形成和落地,在全国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当天,省生态环境厅、省文明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团省委、省妇联、省工商联与常州市政府,在中央文明办秘书局、生态环境部宣教司等见证下一起共同浇筑生态文明之花,共同约定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如何让倡议 " 飞入寻常百姓家 "?多部门晒推进举措
今后,20 条将如何在百姓生活、工作中落地落实?现场,多部门从不同角度给出建议和推进举措。
" 我们希望 20 条绝不是墙上画画、纸上画画、嘴上说说、抬头望望,我们希望借助全社会力量一起来宣传和实践。" 省环保宣教中心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生态环境部门将积极探索 "1+N" 的模式,推动各地各行各业制定与 20 条相呼应的生态文明约定。同时,联合省内大型连锁企业、互联网平台,将 20 条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费紧密结合;联合省内知名的团队设计制作系列的生态文化产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等。
在 20 条中,第一条就是 " 按需点餐要光盘 "。在倡议落地过程中,如何解决舌尖上的浪费,引领生态文明新风尚?
省文明办创建处处长季明刚表示,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为此,江苏省文明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精神文明教育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通知》,面向消费者持续深化光盘行动,积极推动党政机关、餐饮企业、酒店、学校、医院、食堂等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广泛推行 " 吃多少点多少 "" 吃不完就打包 " 的用餐理念,引导消费者合理点菜,按需取菜;把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有机融入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各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切实发挥示范作用,等等。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管局副局长夏明点赞说,"20 条是生态环境厅有一个很好的创意,而且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多轮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包括住房城乡建设厅。" 现场,他还分享了江苏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并就如何推动垃圾分类群众那个认知度和参与度,给出了不少好建议。
省妇女联合会宣传部部长沈美华表示,做好 20 条最后一公里落地工作,首选要做好宣传倡导者,省妇联将做好线上线下的宣传倡导;同时,要推动女性来践行生态文明倡议,策划妇女群众乐于参与、接受的活动,将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在参与过程中固化下来。
省工商业联合会经济处副处长丁永坚表示,20 条前期征集及研讨中,不少企业积极参与,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今后,将继续发动企业参与倡议落实,并将各类行业的商会、协会作为发动组织抓手,积极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除了做好宣传解读,还将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服务,创新开发绿色产品,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
团省委社会联络部(志工部)一级调研员施静芝表示,河湖属于公共资源,不向河湖丢杂物,不堵塞、占用河道是每个人的责任。近年来,团省委积极打造 " 河小青 " 队伍,引导他们投身保护河流的生态实践,与 20 条倡议不谋而合。接下来,将充分发挥 " 河小青 " 的力量,做好 20 条的实践与宣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