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09-21
连撞过车都能查到!近千万条车辆维保数据遭泄露,涉及全国多家4S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姜志鸿 仇亦非 记者 曹德伟)打开一款汽车服务 App,只要输入车架号,竟然就能查到完整的维修记录、碰撞历史、保养记录 …… 近期,镇江警方成功破获一起互联网公司与 4S 店员工内外勾结,非法获取车辆维保数据近千万条的案件,涉及全国多家品牌汽车 4S 店。

一款 App 牵出一条网络灰黑产业链

今年 3 月的一天,市民王先生到镇江市公安局京口分局四牌楼派出所报案称,自己一辆高档轿车的维保信息被人非法窃取了。

王先生表示,自己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名为汽车服务的 App 应用软件后,无需任何授权,只需输入车架号并支付几十元的费用,竟然查询到了自己爱车的各类维保信息,包括维修记录、碰撞历史、保养记录等。王先生很震惊,这些都是非常私密的车辆维保信息,为什么能够公开查询到呢?他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于是到派出所报案。

镇江市公安局京口分局立即与镇江市公安局网安支队联手开展案件侦查和分析研判,很快便锁定北京某信息技术公司。

△ 爬虫程序中的账号和密码

经查,该公司负责人吴某私下买通多个汽车品牌 4S 店工作人员,通过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安装一种特殊的透传软件,租用其个人账号登录车辆数据查询系统,即可非法获取车辆维保信息。警方判断,这是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新型犯罪。

△ 抓捕现场

通过进一步侦查,警方发现北京某信息技术公司有多人涉案,其中吴某负责外联业务,也就是买通各大汽车品牌 4S 店工作人员,在他们的电脑上植入透传软件;皮某、王某、李某等人为公司技术人员,负责开发 " 爬虫程序 ",用于非法查询车辆维保信息。同时,侦查人员还顺藤摸瓜,初步确定赵某、郑某、邢某、江某等十余名汽车品牌 4S 店工作人员系内鬼,为该公司提供后台数据查询服务。

39 名嫌疑人落网

6 月 2 日,镇江警方成立专案组展开集中抓捕行动,在北京某信息技术公司抓获涉案人员 9 名,分别在上海、河北、湖南、广东、浙江等地抓获 4S 店工作人员 30 名。

吴某落网后,根据其电脑里的相关记录,办案民警发现,自 2018 年以来,吴某以每月 500 元至 6000 元不等的价格收买 4S 店工作人员多达上百人,涉及国内大部分汽车品牌。此外,该公司开发的这套查询系统自动化程度之高也让办案民警感到惊讶。公司技术人员将 " 爬虫程序 " 部署在 50 余台云服务器上,配合订单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可以让大量的查询请求有条不紊地进行,最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查询,效率极高。正因为有了这套 " 先进 " 的查询系统,该公司将非法获取到的车辆维保信息提供给多个二手车 App 用于交易、评估业务,获取巨额利润。

据办案民警统计,2018 年以来,该公司通过向各相关 App 提供查询车辆维保信息,从中非法获利 1000 余万元。类似案件近年来在一些地方虽零星出现过,但这起案件涉及到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实属全国首例。这也是镇江警方 " 净网 2020" 专项行动以来取得的又一成果。

吴某对办案民警说,几个月前他在网上看到过类似案件的报道,也想过收手不干了,但在巨大利益诱惑和侥幸心理的作用下,使他在违法犯罪的路上越走越远。

案件背后:二手车交易信息如何公开透明?

随着二手车市场的日益火爆,车辆维修保养的情况成为影响二手车交易价格的重要因素,车况信息不透明一直以来困扰着买方。车辆是否有事故维修,是否按时保养,都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近两年,二手车市场 App 平台的迅速崛起,正是基于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如何使车辆维保信息做到合法公开,让二手车交易更加透明诚信,这是透过这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引发的思考。

据了解,各大汽车品牌 4S 店与工作人员都签订有保密协议,车辆维保信息作为客户隐私,属于不得对外泄露的内容。涉案的 4S 店工作人员为了一己私利,置保密协议于不顾,不仅违反职业道德,也触犯了法律红线。

从现实情况来看,信息不对称、车况不透明的现象较为普遍。从二手车交易发生的案件或一般民事诉讼来看,涉及诈骗或是车辆存在质量瑕疵、消费者购车时未被告知的占了很大比例。从此案来看,非法窃取车辆维保信息,这无疑是犯罪行为。但是,如何为二手车交易提供公开透明的车辆维保信息,却值得关注。消费者在购物时享有知情权,依法依规获取车辆维保信息,既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也是保证二手车交易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

(警方供图)

相关标签

4s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