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湖南等地近日发生暴力伤害学生事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 2020 年第 5 号预警,再次提醒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务必树牢安全第一意识,严格落实《公安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强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切实保障 2020 年秋季开学校园安全的通知》各项要求,织密学生安全 " 防护网 ",尽最大气力守护学生生命安全。
暴力伤害学生事件一次次发生,说明方方面面存在安全隐患。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 " 预警 ",要求立即组织开展一次安全隐患起底式大排查,及时化解涉校涉生矛盾纠纷,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不留死角,抓到了核心问题。高层的重视,为弥补学生安全防护网漏洞发出了 " 集结号 "。
由于事发突然,施害者出手又狠,一些暴力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给人一种 " 防不胜防 " 的感觉。其实,只要建立起危机预案和常态化的安全防护机制,应对之力就能显著提高。
10 年前,福建南平男子校门口砍杀小学生致 8 死 5 伤,此案引发震动,各地校园门口安保加码成为一时风气。当时校门口的安保 " 武器 " 五花八门,甚至有 " 钩镰枪 " 面世。应该说,学校门口普遍安保升级,令校园内外的安全指数明显上升。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暴力伤害学生事件又频频发生,仅今年内就有多起。
这些事件的起因,有施害者报复社会,有罹患抑郁症的人挥刀行凶,而无论如何,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暴露出一些学校安全防范措施的薄弱。正因各种漏洞的存在,而事件发生瞬间又缺乏果断有力的制约力量,导致一些事件中,伤亡人数不少。让人扼腕的惨剧,再次敲响警钟。校园安全工作,没有 " 下课时 ",不容 " 一阵风 ",必须时时刻刻盯着安全事务,以刻不容缓的精神打造安全堤坝,消解不安全因素。
加强校园安全建设,仅有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多部门协作。" 预警 " 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查,配齐配强学校保安,视频监控全覆盖、一键报警与公安部门联上网;并强调,各地教育督导部门对地方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学校落实安全工作职责强化督导检查。对不重视学校安全工作、不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责任,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明确了主体责任,配套以问责制度,才能让有所松懈的弦从此绷紧。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