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8 日下午,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决定再审的李玉前故意杀人、孟瑞红包庇一案公开宣判,裁定撤销原一、二审裁判,发回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作出重审的决定,显示了对公平正义的呵护。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一审程序违反了证人出庭作证、鉴定结论出示及重新鉴定的相关程序规定,原判认定李玉前故意杀人的犯罪事实存在疑点和矛盾,可能影响公正审判,遂依法作出上述裁定。这样的表态,是对程序正义、实质正义的尊重,是对有错必纠决心的强调。
该案发生于 19 年前,被认定 " 杀妻灭子 " 的李玉前一直喊冤,被害人父母即他当时的岳父母也坚持帮他申诉——这一点本身就极不寻常。2020 年 9 月 24 日,该案再审开庭。由于案情复杂,当日庭审结束后未宣判。综合相关方面信息,李玉前故意杀人的犯罪事实存在疑点和矛盾,但检方仍认为有证据指向李玉前犯罪。因此,李玉前案结局如何,尚需等待,但毫无疑问,该案中,对于 " 正反观点 " 的评判和定论,已经几乎成为纯粹的技术问题,不太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就该案而言,梳理乱麻,廓清难点,回归法治路径,此时是最佳时间点——别忘了,据报道,李玉前称其当年遭遇过刑讯逼供。
近年来,多起案件经过重审,推翻了原有的判决。例如张玉环案、呼格案。重审,是这些案件的当事人走出泥沼、获得公正待遇的必由之路。人们有理由期待,通过重审,让那些显然的 " 无犯罪可能 " 的证据释放出应有力量,让那些自相矛盾的枝蔓受到严谨的审视,给李玉前一个公平公正的判决。当然,在重审判决结果出来之前,谁都不能给出李玉前无罪的 " 定论 ",但令人欣慰的是,一起存在诸多疑点的案件,终于慢慢洗净泥沙,露出其间的 " 本色 " 来。至少,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出庭检察员在发表意见时称,检方对律师提出的本案现有证据存在的矛盾和不足之处没有异议,这也很能说明问题。
常识告诉我们,对于一起重大命案,必须尽力排除所有的 " 合理怀疑 ",办成无懈可击的 " 铁案 "。存在任何疑点,哪怕是瑕疵,也是不能被放过的。人命关天,唯有秉持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原则办案、审判,才能把法治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状态。期待李玉前案迷雾散尽、真相归来。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