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臧明宏 姜学厚 记者 王晓宇)每年深秋,连云港市海州区临洪闸北河和赣榆区小东关村东芦苇荡湿地会迎来许多迁徙的野鸭在此繁衍、觅食。这本是一幅美好画面,但近年来,出于利益驱使,非法猎捕、售卖野鸭已经发展成为一条黑色产业链。近日,11 名被告人因涉嫌非法狩猎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赣榆区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涉案野鸭 1929 只,案值 23.9 万余元。
△民警在放生野鸭
52 岁的王某是海州人,2017 年做起贩卖野鸭的勾当,来回奔波于连云港市赣榆和海州区等地,鼓动居民捕捉野鸭,并以大野鸭每只 80 到 120 元、小野鸭每只 40 到 50 元的价格收购。" 从逮野鸭的人手中收购野鸭,再转手倒卖赚点差价,我这属于中转站。" 王某被抓后交代。
盗猎者在临洪闸北河、小东关村东芦苇荡等人烟稀少的湿地浅滩,有的用尼龙绳打活扣扣捕野鸭,有的在芦苇荡里面下地笼套捕野鸭,有的用渔网和家鸭子诱捕野鸭。由于不费事、来钱快,盗猎者便趋之若鹜,安徽省铜陵市姚岗村就有 7 人组团专门到该地区肆意猎捕野鸭。
2019 年 10 月至 12 月,王某从徐某等 9 名盗猎者手里收购野鸭 1929 只,案值 239420 元。在保证货源的同时,王某四处拓展销售渠道,与杭州的吴某取得联系,把 1929 只野鸭全部销售给吴某。2019 年 10 月的一天,吴某接到王某的电话后,双方互加微信,王某通过山东到杭州的长途大巴车带货、微信转账的方式,将野鸭卖给吴某。
赣榆区公安局接到线索后,于 2019 年 12 月 25 日将王某抓获归案。此后,徐某和吴某等 10 名犯罪嫌疑人也相继归案。吴某被抓时,民警现场查到活的野鸭仅剩 30 多只,其余均已被卖出成了食客的盘中餐,民警将查获活野鸭全部放生。
△野鸭重获自由,飞回大自然
案发后,赣榆区检察院提前介入阅卷,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引导侦查机关梳理微信信息,固定证据,从 5 名犯罪嫌疑人扩大到 11 人。8 月 24 日,赣榆区公安局将该案移送赣榆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依法启动公益诉讼立案调查程序,并发出诉前公告。
办案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发现 11 名被告人法律意识薄弱,首先对他们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并依法告知其享有的权利义务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11 名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和证据没有异议,表示自愿认罪认罚,对其非法狩猎损害生态环境资源的行为深感愧疚,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9 月 27 日,赣榆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王某、吴某 2 人提起公诉,以涉嫌非法狩猎罪对徐某等 9 人提起公诉。
承办检察官认为,徐某、王某等 11 人非法狩猎的行为,造成生态环境资源损失,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除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以外,亦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要求 11 名被告人共同赔偿生态环境资源损失 96.45 万元,并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上发表赔礼道歉声明。
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检察院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