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这样的天气,适合 " 好友相约 "。
刚刚过去的一周,由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带队的无锡市党政代表团利用两天时间前往南通、泰州进行交流学习。
在两地交流学习中,黄钦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关键词—— " 跨江融合发展 "。
喜看稻菽千重浪。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丰收时节,无锡市党政代表团这趟 " 秋日之旅 " 又有哪些收获?
" 领跑者 " 与 " 新增长极 " 再相遇
" 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 ",被誉为 " 中国近代第一城 " 的南通,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发展势头强劲,备受各方关注。今年前 8 个月,南通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幅领跑全省。
25 日,无锡市党政代表团来到此行的第一站——南通。这是继今年 4 月南通市党政代表团前往无锡考察后," 太湖明珠 " 与 " 江海明珠 " 的再相聚。
" 两地同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省委赋予的定位使命中,无锡市‘领跑者’,南通则是‘新增长极’。" 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这样形容南通与无锡的关系。
" 领跑者 " 从哪些点入手向 " 新增长极 " 学习?此行,无锡市党政代表团走访考察了 5 个点,分别涉及产业园区建设、人才创新、基层治理、文化旅游等方面。
看点 1: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
由南通、苏州、无锡三市跨江联动开发的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坚持 " 项目为王 " 理念,构建精密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三大特色产业。据《无锡日报》报道,无锡党政代表团在这里详细了解园区建设、招商情况。
" 无锡与南通产业互补性强,可以加快推进产业链跨区域布局,实现双方共赢发展。" 黄钦说。
黄钦在走入通富微电子车间询问企业智能芯片生产运营、项目建设等情况的同时,也不忘进行 " 自我推荐 " —— " 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较好,欢迎你们加强与锡企的协作,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看点 2:南通创新区
规划面积为 17 平方公里的南通创新区,南通大剧院、美术馆、科创中心和人才公寓等设施在此展露新貌,未来这里将成为南通城市新中心以及科技创新、金融商务、企业总部所在地。
就在 9 月 22 日,南通创新区召开一场重点工作 " 百日冲刺 " 动员会,排出规划建设、招才引资、管理服务及园区治理四个方面近 40 项重点工作。
比如,加快企业总部中心、金融商务中心规划建设,强势推动大剧院、美术馆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紧盯金鹰世界、观音山污水处理厂迁建、上海电气、医学综合体一期二期等重点工程关键节点;确保完成招引科创项目 100 家、紫琅科技城入驻企业 60 家 3000 人的目标等。
无锡市代表团一行在这里考察创新区规划布局和项目建设情况,对南通 " 把最好的环境留给创新、留给人才 " 的建设理念,他们由衷点赞。
看点 3: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
作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9 月 22 日,南通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正式亮相,据媒体报道,这在全国尚属首个。
查阅公开报道发现,南通市域治理指挥大厅面积 954 平方米,设座席 26 个,整合合并原 12345 政府公共服务中心职责、南通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数字城管职责和南通市委政法委网格化服务管理职能,同时与南通市大数据管理局实行 " 一体化运行 "。中心打破数据孤岛,汇聚南通市 64 个部门、10 个县(市、区)数十亿量级的数据,可实现市、县、乡三级联动。
无锡市党政代表团在此了解中心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据《无锡日报》报道,南通 " 一个中心管全域、一个号码管受理、一个 app 管应用、一支队伍管治理 " 的模式和做法,为无锡市党政代表团成员们打开基层治理的全新思路。
看点 4: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濠河生态区
今年 7 月,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和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加上锡通高速全线通车,进一步拉近两地的时空距离,据《无锡日报》报道,短短两个多月,近 2 万无锡游客来到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游玩。
在濠河生态区,丰富厚重的人文景观与秀丽典雅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南通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让无锡党政代表团一行很受启发。
黄钦表示,希望两地加强文化旅游合作开发,创新 " 大旅游 " 营销合作模式,打造旅游新亮点,合力放大城市品牌效应。
" 产业强市 " 与 " 项目为王 " 的主题交流
融吴楚越之韵,聚江淮海之风。地处苏中的沿江城市泰州,突出产城双兴、坚持项目为王,正在建设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打造人民满意的 " 幸福之城 "。
26 日,无锡市党政代表团一行来到此行的第二站——泰州。
值得注意的是,无锡将 " 产业强市 " 作为主导战略,而今年正巧也是泰州 " 重大项目攻坚年 ",两市同将 " 项目 "" 产业 " 放在工作重中之重,交流学习中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灵感?
9 月 19 日,第十一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盛大开幕,让世界各地的目光再次聚焦这座 " 健康名城 "。
今年是国家级泰州医药高新区成立 11 周年,也是中国医药城建设迈入的第 15 个年头。从打基础、拉框架到加快高质量发展,从 " 功能片区、产业基地建设 " 到 " 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已有 1000 多家医药企业先后落户泰州医药高新区。
今年,面对疫情带来困难挑战,泰州医药产业逆行而上。统计数据显示, 2017 年至 2019 年,泰州平均每年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 1436 个、498 个、399 个。今年 1 月至 4 月,虽受疫情影响,泰州新签约、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仍有 363 个和 175 个。
直奔主题。无锡市党政代表团首先就考察泰州医药产业最新发展情况。
作为行业翘楚,扬子江药业始终致力于自主创新、专注于质量安全。代表团一行在企业展厅驻足停留,认真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产业布局和发展成果,对企业 " 高质、惠民、创新、至善 " 的核心价值观由衷点赞。
从 "0" 到 "1",历经十多年发展,泰州中国医药城初步建成一座资源汇聚、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大健康产业现代新城。在中国医药城医药博览馆,代表团详细了解医药城发展历程、理念和成果,对泰州致力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努力打造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这一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思路举措表示赞赏。
无锡市党政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位于医药城的中慧元通生物和硕世生物。
每到一家企业,黄钦都与企业负责人交流,详细询问企业产品研发、产业化情况。" 无锡在生物医药领域基础较好,有着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区域协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黄钦说。
高端制造也是泰州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4 月 9 日,泰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产业强市推进大会,提出以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构建特色鲜明、自主可控的卓越产业链,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会上还印发打造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方案,明确泰州要做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以汽车整车带动、以关键零部件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先进汽车产业集群。
此次,无锡市党政代表团来到万向精工江苏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生产的汽车轮毂轴承单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主要为世界主流汽车制造商配套。企业投资 10 亿元打造智能工厂,部分智能生产线已投产运营。
得知该企业生产所需的钢材来自江阴,黄钦非常高兴,表示欢迎企业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 无锡、泰州两地隔江相望、人文相亲。" 交流中,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表示,无锡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战略,持之以恒地抓产业发展、抓实体经济、抓科技创新。" 无锡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埋头实干的务实作风值得泰州学习借鉴。"
" 隔江相望 " 更好走向 " 跨江融合 "
两天跨江考察两座城市,无锡市党政代表团对推动 " 跨江融合发展 " 有了怎样更深见解?
在南通,黄钦表示两地要 " 真正从‘隔江相望’走向‘跨江融合’,努力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样板。" 他说,锡通两地都有着鲜明的工商基因,长期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希望双方:
☆ 合力推动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落细落深落实,协同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船舶海工等重点,加强创新联盟建设,推动苏锡通科技产业园提档升级,推进全产业链跨区域布局,共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协同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共抓长江大保护,健全跨区域联防联治机制,加大上下游协作治理力度,共推沿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各显特色、同具魅力的最美岸线;
☆协同推进文化旅游合作,加大旅游文创产品合作开发力度,共同拓展旅游市场。
4 月 9 日举行的无锡南通工作交流会上,双方签订《关于加强锡通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协同、板块交流、园区共建、文旅合作、港口联动等 5 个方面展开合作。
有了这样的合作基础,加上随着时空距离的不断拉近,两地未来合作空间广阔。徐惠民建议:
☆围绕深化落实锡通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两地产业关联性强、互补性大的特点,用好南通江海联运优势,做好产业链分工合作的文章,共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在推动产业协同上作示范;
☆发挥两地园区合作基础优势,推动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合作,全方位、高效率推进合作项目,携手打造跨江融合发展的样板区,在深化园区共建上树样板;
☆推动双方优质文旅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品互推,携手打造一流的文旅品牌,在加强文旅合作上创品牌。
再来看向泰州。说起无锡和泰州,江阴与靖江的融合发展,不得不说是江苏 " 跨江融合 " 的生动案例。
查阅资料发现,2003 年 8 月 29 日,在省级层面推动下江阴到对岸共建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 3 年后,该园区获批为省级开发区,正式更名 " 江苏江阴 - 靖江工业园区 "。这个跨越行政区划合作园区的创举,在为江阴赢得发展空间的同时 , 也大大提升靖江的经济实力。
来看一组数据。据《江阴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园区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4.79 亿元,同比增长 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06 亿元,同比增长 12.5%,其中工业投入 7.90 亿元,同比增长 14.8%,服务业投入 4.16 亿元,同比增长 8.4%。
立足园区合作基础,书写新时代跨江融合发展的 " 双城记 "。黄钦表示将与泰州一起:
☆围绕锡常泰都市圈建设全局性战略,按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作,全力推进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跨江融合发展;
☆同推产业强市战略,在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各扬所长、强强联合,打造新的增长点,促进产业链深度合作;
☆推动双方优质文旅资源整合,打造旅游新亮点,促进旅游深度融合。
史立军表示,希望两地共同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瞄准更高目标,在跨江融合发展、产业转型、交通互联等更多领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努力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曾经,隔山不算远,隔水不为近。曾经,滚滚长江把江苏变成不一样的经济发展时空。
如今,随着过江通道的陆续打通,更加便捷的互联互通、更加深入的交流互动,将给苏南、苏中跨江融合发展,推进省域一体化发展开启更多新的机遇。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