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杨梅坑。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
深圳晚报讯 (记者 徐娅) 记者从最新一期政府公报获悉,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制定的《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 年)》印发实施。
实施方案提出," 十四五 " 期间,深圳将夯实 " 四梁八柱 ",重点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与文化、海洋综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领域,大力推进 63 个涉海重点项目的示范性建设,到 2025 年成为我国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城市和对外彰显 " 中国蓝色实力 " 的重要代表。
五大领域
夯实海洋事业 " 四梁八柱 "
2020 年是 " 十三五 " 规划收官和 " 十四五 " 规划开启的交汇之年。《实施方案(2020~2025)》聚焦海洋事业建设着力点,明确五大涉海领域将重点发展,夯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 " 四梁八柱 "。
聚焦海洋经济领域,重点引导和推动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充分利用 " 双区 " 创建契机,积极引导海洋金融、港口航运开放合作,增强国际化水平,推动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
聚焦海洋科技领域,通过设立海洋教育研究机构、聚集海洋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走廊、加强海洋科技服务等举措,建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流的海洋创新引擎,提升深圳海洋科技的全球影响力。
聚焦海洋生态与文化领域,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构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彰显海洋文化特色、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城市,营造陆海融合、人海和谐的国际海滨城市氛围,提升深圳海洋文化在全球的辐射力。
聚焦海洋综合管理领域,从完善海洋规划体系、健全海域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海洋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对智慧海洋建设、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维权等进行全面部署,提升海洋法制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聚焦全球海洋治理领域,以举办国际海洋高端交流活动、谋划国际海洋事务组织落户深圳、构建 " 全球资源 + 中国消费 " 的远洋渔业格局等举措为重点,助力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建设,争取为在国际海洋法律、规制、行业标准制定方面发出 " 中国声音 " 贡献深圳力量。
63 个涉海重点项目将示范引领
深圳 40 年的发展,涌动着创新的基因。《实施方案(2020~2025)》与上一版进行了对接,明确 2020 年至 2025 年将持续推进和新增共计 63 个涉海重点项目,力争通过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关键性项目,形成示范效应并持续发力,有效支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持续推动 40 个重点项目,包括推动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建设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建立国家深海生物基因库、规划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设立深圳港航发展基金、建设优势特色海洋学科、推动设立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
大力推动 23 个新增重点项目,包括按程序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推动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争取试点启运港退税政策、推动组建中国海工集团、推动建设中船南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蛇口国际海洋城、规划建设水产实验基地、推动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纳入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开展海洋生态环境基础调查、建设前海湾人工沙滩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