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0-04
18名流浪汉有了正式身份,彼此还成了“亲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李小珍 记者 孙旭晖)最近几天,在宿迁市泗洪县警方和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为长期滞留在泗洪的 18 名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办理了落户手续,他们获得了泗洪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的集体户籍,在泗洪安家,还有了正式的身份,互相成了 " 亲戚 "。

这 18 名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是近年来泗洪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先后救助的。他们滞留时间最长的已达 10 年,其中年龄最大的 78 岁,最小的 40 岁。由于他们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等疾病,泗洪警方通过发布寻亲公告、公示受助人员照片、DNA 比对等多种形式开展身份核查和寻亲工作,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无法联系到亲属。没有合法身份,就意味着不能为其办理保险、享受救助政策。

为此,泗洪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经与泗洪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多次会商研究,依据宿迁市、县民政局、公安局关于协同推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相关文件规定,决定为这 18 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手续。

" 大家都在盼望团圆的那一刻,我们也应该让特殊的人群尽快‘安家’有身份。" 户籍民警黄妍告诉记者,这 18 个人全部都有严重的智力残疾,说不出自己的名字,为此泗洪警方为他们起了新名字。这 18 名 " 新市民 " 的新名字很有特色,姓氏统一为 " 洪 ",以此表达县域特色;名字的第一个字为 " 助 ",以此来表达政府的关怀;姓名最后一个字则根据性别确定,男的如强、国等,女的如美、爱等。现在成功落户的 18 个人将和每一名泗洪市民一样,享受到户籍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报销等待遇。

让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感动的是,落户前,正在怀孕的户籍民警黄妍连续加班,通过公安部走失人口库 DNA 比对和全国人像比对系统进行排查,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唯一性,避免出现犯罪人员利用流浪乞讨身份逃避法律制裁的现象,在完成一系列甄别、采集工作后,才为这 18 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了户籍信息登记。

(通讯员供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