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0-05
特教人曹艳:用青春与大爱托起特殊孩子及其家庭的希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创办于 1991 年的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是深圳市唯一一所为盲、聋哑和弱智儿童、青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 " 一条龙 " 服务的综合性、全寄宿特殊教育学校,而作为从事特殊教育 30 年的资深特教人,元平特校副校长曹艳,与她的同事们用青春与大爱托起特殊孩子及其家庭的希望。人们都说,没有爱心是做不好教育的,而在特殊教育领域,更是如此。

但在长达 30 年的职业生涯中,曹艳只做一件事:特殊教育。而在深圳元平特校的整整 28 年,是她对一座城市、一个单位、一份事业、一个群体的热爱、执着与担当。

首批特教专业学生的 28 年元平情

曹艳出生在陕西西安,从小就是 " 别人家的孩子 "。初中毕业时,凭借优异成绩保送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而她有幸成为我国首批特教专业学生。

1990 年,正是深圳特区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时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张连发带队到深圳交流、考察,应深圳方面请求,他力荐多位优秀教育者 " 南下 " 支援特区教育,其中就包括 1991 年赴深创办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孙振东校长。

▲ 2005 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奠基中国晚会,和聋哑学生同台表演歌舞

" 从 1991 年筹建,92 年借址办学到 94 年大规模开班,一直到今日,最让我引以为豪的,就是元平的优秀教师团队。创校时孙振东校长等人奠定的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元平发展的根和魂。"

作为 1992 年就跟随孙振东创校的 " 元老 ",曹艳对这个元平 " 基因 " 格外珍重。她说,虽然当年创校的老教师仍在岗的已不多,但创校的精神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元平新生力量。

带着初心去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 2005 年被评为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

曹艳学的是听障教育专业,她在元平担任聋哑学生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很快就探索出一套独特的对待残疾孩子的教学方法,加上爱生如子、亲和力强,她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

" 深圳市优秀教师 "、" 深圳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 深圳市热爱儿童先进个人 "、广东省 " 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 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 全国三八红旗手 "、" 深圳市十大爱心人物 "、"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 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 "……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职业生涯中也有困难乃至迷茫的时候。2006 年,曹艳被提拔为元平特校副校长。

▲ 2006 年被评为 " 南粤巾帼十杰 " 接受领导慰问

" 以前我当听障班老师,是专业所在,可以说得心应手。但当副校长后,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特殊孩子。" 曹艳说,当她看到老师们兢兢业业工作,付出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时,困惑与煎熬随之而生。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学校不管是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手段上,都取得诸多突破,逐渐形成元平特色与模式。" 这让我们看到了特殊孩子们更好的明天,信心倍增。"

" 孩子们 " 这三个字,在曹艳心中有极重的份量。这些年来,很多岗位向她抛来 " 橄榄枝 ",但她总是不为所动。" 当我冷静下来,特别是面对孩子们的时候,我知道他们需要我。而只要我坚持下去,带着初心去努力,就一定能做出成绩,实现人生的价值。"

新校长眼中的元平新使命

▲ 2019 年学生军训和学生亲切交流

在元平已经工作了满满 28 个年头的曹艳,目前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坦率而言,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特教事业起步较晚,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我国特殊教育的课程标准直到 2016 年才颁布。在这之前,元平的老师们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打造 " 教育、康复、就业一体化 " 的办学模式,为其赢得 " 中国特殊教育的一面旗帜 " 的美誉。

但在全新的时代,在深圳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 的当下,深圳的特殊教育如何实现突破、引领和示范?而元平特校,又该自觉承担起怎样的历史使命?

曹艳认为,未来深圳特教在融合教育、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特殊学生的职业教育、自闭症学生的潜能开发、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以及重度学生的康复等方面大有可为,有望探索出引领全国的经验和范式。

另一方面,随着深圳对特殊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区级特教学校和特教班不断增加,及深圳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立,作为 " 领头羊 " 的元平特校,面临着向特殊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转型和为兄弟学校赋能的机遇与挑战。曹艳说,归根结底,还是要落脚到 " 以生为本 " 上。" 只有坚持一切工作以生为本,才能有新突破、新发展和新模式。"

孩子们的笑容就是最大动力

这些年,在紧张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曹艳还担任了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委员等职务,在更多平台为 " 孩子们 " 鼓与呼。在教育公平、融合教育、重度残疾人安养等方面,都有她的调研和提案。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曹艳欣喜地看到 " 弱有众扶 " 这个表达。" 最重要是形成关爱、支持、帮助残障孩子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不是一句口号,要有人力物力方方面面实实在在的投入。"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让特殊的孩子们被接纳,得到关爱与支持,更好地成长、康复并融入到社会中去。

▲深圳十大杰出青年进校园看望特殊孩子

言谈中,曹艳提起一个小细节。有一年开学的第一天,她在学校食堂里看到一个学生哭着找妈妈。" 我走过去对孩子说,你好好吃饭,吃饱饱,周五就可以见到妈妈了。在学校,我和女老师都是你的妈妈!" 孩子听了她的话,真的开心地把饭一口口吃完了。

" 从教 30 年,类似的场景实在太多太多了。但就是这些细节,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孩子和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和感激,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支持,每天都在感动我。其实,这就是我们一辈子工作的价值所在、动力所在。"

作者:庄树雄、王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