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0-11
深晚报道丨盐田对口帮东源县扶仙坑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河源市东源县,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仙坑村。依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仙坑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省一级的新农村示范村。2019 年 9 月,仙坑村获评广东省 " 十大美丽乡村 "。

仙坑村地处康禾镇北部,生态优美、民风纯朴。自 2016 年 5 月盐田区与东源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驻村扶贫工作组狠抓帮扶产业和民生项目落实。目前,全村 58 户贫困户、贫困人口 181 人已全部脱贫,脱贫率达 100%,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33 万元。2018 年,扶贫驻村工作队获得 " 广东省 2016-2018 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 " 荣誉称号。

绿色发展擦亮乡村振兴 " 底色 "

作为盐田区与东源县精准扶贫重点打造的示范村,仙坑村精准扶贫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目前,在盐田区政府、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等多方支持下,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 1366 万元。

朝着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的目标,仙坑村紧锣密鼓地完成赤南公路、牛古潭桥、村庄自来水、村道拓宽及硬底化、农田水利建设、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仙坑游客服务中心等 28 项民生工程。尤其是赤南公路的改造升级,基本解决了仙坑村公共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问题,彻底畅通了村民出行 " 最后一公里 ",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文旅结合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

历史资源显示,仙坑村距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村内 20 多幢清代客家方形围屋,古建筑和客家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曾被授予 " 广东省古村落(客家地区)" 称号。

其中,八角楼作为仙坑村最早的古民居,是目前所发现的东江流域历史最早的、防御性最强的客家民居建筑,被列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这为仙坑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重振古邑新风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 年,仙坑村委会利用仙坑现有旅游资源优势,以中小学生乡村调研和体验农村生活为切入点,做起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古村旅游项目也为东源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形式和内容。" 目前,我们正计划在已有的古建筑为主体的参观基础之上,整合乡村闲置农田,开发成学生农趣体验基地,进一步增加学生在乡村的体验感。" 驻村第一书记刘启煜说。

" 产业 + 游学 " 实现精准扶贫

" 客韵诗画里,茶缘仙坑村。" 康禾茶在当地小有名气,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刘启煜介绍,仙坑村打造了以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及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产业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经济效益 24 万,解决了 500 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 65 户贫困户 200 多贫困人口脱贫。

2018 年 7 月,万科集团到仙坑村实地考察,形成 " 乡村振兴+持续造血 " 的帮扶思路,为仙坑村量身定制了 "6+1" 实施方案,项目总预算 5000 万元,在古建筑修缮保护、历史文化传承、艺术内容导入、人文自然景观升级改造等方面开展援建。

同时,引入专业旅游团队运营仙坑村旅游资源,引导学生下农村、干农活、搞调研从事农事活动,策划 " 农民丰收节 " 等项目形成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研学发展道路,村企携手在带动群众致富上初见成效。仅 2019 年至今,仙坑村就已累计接待研学人数超 2 万多人次,正常运营后,预计每年接纳人数可超 7 万人次。

计划打造广东首家乡村旅社

记者了解到,为深入实施乡村研学点扶贫产业项目,当前,仙坑村正探索 " 万家民宿 " 发展模式,推动当地村民为游客提供食宿、游乐等接待服务。" 第一期计划征集约 60 户本村农户参与投资开发与打造,每户可住 10-12 人,同时通过完善工商注册手续和完善管理条例,打造广东首家可一次性容纳 700 人的乡村旅社,带动村民收益。" 刘启煜告诉记者。

" 通过村、企‘手牵手’,仙坑人气越来越旺,旅游品牌越来越响,村民有收益,说明‘乡村旅游’项目是有生命力的。" 刘启煜表示,接下来,将依托仙坑古村的古建筑、历史、人文、乡村农业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完善研学教育、亲子游、自驾游等市场需求旺盛的项目。

同时,继续完善南粤古驿道仙坑段、民宿、野炊区、各农事体验区等基础设施的修缮和建设。加大旅游产品在珠三角等目标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与村民共谋发展,力争走出一条有仙坑特色,同时也是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振兴之路。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实习生 胡泳航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