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0-13
深晚报道 | 关爱之城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弱有众扶”铸就“托底民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由深圳市文明办、深圳市关爱办、深圳晚报社主办的 " 爱心年夜饭 " 活动为需要帮助的家庭送上关爱。资料图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朝气蓬勃,节奏飞快。深圳也是一座关爱之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公益慈善事业也深入人心、蓬勃发展,一件件惠民之举、一桩桩利民实事、一个个民生数字无不体现着深圳温度。" 弱有众扶 " 公益慈善成为城市标签之一,为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铸就了 " 托底民生 ",让深圳始终洒满关爱的温暖阳光。

贫有所助

对于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近年来深圳形成了长效、多元的救助帮扶机制。深圳低保及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困境儿童的基本民生保障标准和范围都走在全国最前列。近五年,在深圳市总工会统筹下,深圳市各级工会共筹集帮扶资金 3500 多万元,帮扶困难职工 10300 余人次,帮助 9462 名困难职工脱困,深圳市在档困难职工从 1 万人下降到 538 人,脱困率达 94.62%。

贫困家庭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救助。2004 年推出 " 雏鹰展翅 " 计划,旨在帮助因交不起学费而可能辍学的特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7 年来,深圳已累计为深圳 6841 名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金 2044 万元。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美丽深圳公益基金会近年开展了 " 关爱环卫工人子女大学生奖学活动 ",为当年被大专及以上院校录取的深圳环卫工人子女发放 5000 元的奖学金,帮助他们减轻教育负担。

将兜底保障与不同困难群体相结合,深圳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机制日臻完善,靶向更加精准。疫情期间,为了不让一个群众因为疫情流落街头,深圳面向返乡受阻的困难群众进一步扩大范围、加大力度、优化流程、增加庇护点,6 个月累计发放社会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价格临时补贴等 1.32 亿元,救助 1260 人次。

为保障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截至 4 月,深圳民政部门累计向全市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人员、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发放社会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资金共计 4608.88 万元。按时足额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累计发放约 971.88 万元价格临时补贴,惠及 5.2 万低收入人群。

病有所救

" 多亏有了雪中送炭的救命钱,我才能继续治疗。" 在深圳市慈善会的留言簿中,许多得到 " 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 " 资助的大病患者留下类似的话。作为国内首个专门资助劳务工的专项基金,该慈善品牌 13 年来累计救助 19576 人次发放资助金 2.74 亿元。

治疗小儿地中海贫血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为帮助这一特殊群体,深圳汇集各方力量共助贫困地贫儿童 " 脱贫 "。深圳市儿童医院于 2019 年开展 " 筑爱地贫行动——广东贫困地贫患儿救助项目 ",该项目向贫困地贫儿童一次性资助 5 万元。华基金永久为重症地中海贫血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免费的 HLA 配型,到 2020 年 6 月底,收到并完成免费检测 11551 例,涉及约 4180 个家庭,其中,帮助 433 个患者全相合配型成功。

深圳的社会组织同样关注地贫儿童的经济 " 脱贫 "。通过 " 公益 + 消费 + 社交 " 的形式筹集善款的 " 爱心红桌布 " 活动,人们在餐饮消费之余,不经意间已为地贫儿童奉献一份爱心。截至 2019 年,深圳 200 余线下餐饮门店参与该活动,爱心市民累计参与 63461 人次,共筹集善款 218 多万元。

老有所依

深圳是个年轻的移民城市,但老年人数量其实并不少。截至 2019 年底,全市有 33.76 万户籍老年人,还有大量来深居住的非户籍老年人,老年人口发展呈现增长快、密度高、候鸟型的趋势。

为了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深圳前瞻谋划,出台了《深圳市构建高水平 "1336" 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 年)》,打造 " 老有颐养 " 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和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即搭建 1 个全市统一的智慧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凝聚政府、社会、家庭 3 方力量,做实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 3 种服务,做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 6 个层级。

深圳 10 个区(新区)的区级养老机构将全部新建或扩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建标准提高至不少于 750 平方米;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据统计,截至 2020 年 6 月底,全市共有养老床位 12879 张,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养老床位的需求。现有 111 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由社会力量运营,68 家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符合条件的可获得 50 万元至 100 万元不等的资助。高龄老人津贴标准全国最高,敬老优待覆盖面全国最广。

残有所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深圳通过加强残疾人生活兜底保障、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等系列措施,完成了一系列的惠残民生实事。

2019 年,深圳市 10 区(新区)共 619 个社区开展了残疾人康复服务,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资金投入 5.7 亿元。截至 2019 年底,深圳共有民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 300 多个,公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 64 个。健全的康复服务机制帮助 2.3 万多名残疾人通过各种形式得到康复服务和辅具服务。

针对残疾人的教育就业问题,深圳市设立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帮助残疾人培训专业技能,推动残疾人就业。2019 年全市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 7978 名,比 2018 年新增残疾人就业 679 人。

" 应养尽养 " 是深圳为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托养问题作出的答复。截至 2019 年底,2266 名 60 岁以下参保重度残疾人中 2049 名得到深圳市政府的参保扶助,享受代缴比例达到 90.4%。

助力 " 脱贫攻坚 " 爱的声音从深圳传遍全国

" 十三五 " 以来,深圳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慈善事业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完成对口帮扶任务,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深圳在全国 9 个省份、54 个县市区开展对口协作,派出各类援派干部深入一线开展扶贫工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 420 亿元,社会帮扶资金超过 760 亿元,帮助对口帮扶地区 194 万人实现脱贫。3 年来,深圳募集社会慈善资金超过 200 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体近千万人次,在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名中,深圳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沈静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