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高新区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刘锦城 摄
建筑面积从 19 万平方米增至 62 万平方米,年产值从 10 亿元增加到 120 亿元 …… 通过 " 工改工 " 城市更新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英泰工业区,成为既有 " 颜值 " 担当、又有倍增 " 身价 " 的高端城市综合片区。
2016 年开始,深圳在全市范围启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十大专项行动,以存量土地开发利用为重点,持续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4 年来共盘活存量土地约 80 平方公里。如今,一批城市更新项目正在改变着深圳 " 无地可用 " 的局面。
过去 40 年,深圳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拥有 2000 万人口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积最小,不到 2000 平方公里,但实际管理人口超过 2000 万人,人口密度大于北上广。与此同时,根据深圳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管理规定,至 2020 年不少于 974 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不可开发。为稳定产业用地比例,保障产业空间需求,至 2020 年深圳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不宜低于 30%。
" 科学规划就是生产力。"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邹兵说,经济特区建立 40 年来,深圳一直把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无论是处于 " 三来一补 " 的外向型经济时期,还是注重原始创新的内生型经济时代,深圳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一直没有变,就是 " 保产业用地 ",这也为深圳的转型升级夯实内功。
十大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深圳全面盘活存量土地,通过土地整备、城市更新、拆除消化违建和储备土地清理等多项工作,走出一条 " 规划引领、空间保障、政策支撑、市区联动 " 的新路子,实现从 " 项目等空间 " 到 " 空间等项目 " 的转变,为高质量产业项目打下 " 地基 "。
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的深圳光明科学城,新的产业用地正不断 " 生产 " 出来。今年核心区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 1400 亿元,这里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脑模拟与脑解析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 …… 规划总面积达 99 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大科学装置、国际科研人才集聚的重要区域。
近期,致力打造国家实验室 " 预备队 " 的深圳湾实验室,正式落地光明科学城。
" 从养牛场到未来的科技‘牛’区,光明区正在发生巨变。" 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说,通过整合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深圳的基础科研布局正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坪山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可以成片供应的土地较少。为此,坪山区率先探索 " 整村统筹 " 土地整备模式推动连片土地供应,以 " 先整备后统筹 " 新模式推进土地高质量二次开发改革,2019 年全年释放近 5 平方公里的较大面积产业空间。
如今,坪山区一条仅 3.6 公里长的 " 锦绣之路 ",云集了 117 家生物医药类公司,理邦仪器、信立泰、翰宇药业、赛诺菲巴斯德等国内外生物医药公司纷纷把总部或者厂区设立于此。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全市有工业区约 7200 个,平均规模 3.6 公顷,平均毛容积率 1.4,平均建筑层数 4 层,近 90%分布在原特区外。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深圳市通过摸底已梳理出全市有潜力的低效用地约 300 平方公里,相当于 " 再造 " 出六分之一个深圳。
" 可见,深圳工业用地存在利用效率低与土地闲置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挖潜提质增效余地。"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王幼鹏说,引导低效用地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可以全面提升土地的综合承载容量和经济产出水平。
今年 9 月 21 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了《深圳市 2020 年度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计划》,新增规划配建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29456 套。土地整备资金 96.84 亿元主要用于 " 两个百平方公里级 " 高品质产业空间、较大面积产业空间整备片区等。深圳正通过发挥 " 规划引擎 " 作用,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 地基 ",在世界制造业产业链上爬坡跃升。(据新华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