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10 月 13 日,《深圳市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19 年度)》经统计部门批准后正式实施。这是目前我国第一份正式批准实施的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上述报表共有 48 张表单,200 余项数据,涉及 14 个数据采集部门,能规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数据来源、调查频率及报送要求,确保核算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记者了解到,生态产品价值(GEP)是指以科学的方式给生态环境 " 算一笔账 ",算出一定区域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和。2014 年,深圳市盐田区率先在全国开展城市生态服务价值核算,将城市生态功能 " 价值化 ",为蓝天碧海、青山绿水、公园绿地、河流湖库等生态资源贴上 " 价值标签 ",建立生态资源 " 账本 "。
据介绍,2018 年起,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展深圳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近两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 2010 年、2016 年、2017 年和 2018 年深圳生态产品价值(GEP)试算,每年采集 10 余个相关部门 130 余项社会经济数据,并对深圳陆域生态系统的 200 多个植物样地、150 多条动物样线、68 个红树林湿地样地等进行现场调查。
在此基础上,深圳构建了适用于高度城市化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体系。核算体系设置物质产品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 3 个 " 一级指标 ",以及洪水调蓄、水源涵养、交通噪声消减、海岸带防护、气候调节等 14 个 " 二级指标 ",对深圳陆域生态产品价值(GEP)进行核算。目前,该核算体系已作为城市实践案例纳入相关在研的国家标准。
8 月 7 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相关单位上线全国首个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自动核算平台。此次《深圳市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19 年度)》实施后,可与上述自动核算平台配套使用,能更加智能化、规范化地核算生态资源对人类的贡献价值,评估生态环境的保护成效。据悉,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扩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范围,将海洋生态产品价值纳入核算体系。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见习记者 郑淑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