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5 日下午,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举办《中华传统佳节校本化实践研究》主题成果展示活动,一至八年级近 500 名师生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展示对中华传统文化礼赞。
据悉,该校六年级有一门《我们的传统节日》校本阅读课程,老师从《七夕今宵看碧霄》讲到《月到中秋分外明》,从 " 嫦娥奔月 "" 吴刚伐桂 "" 玉兔捣药 " 神话故事,讲到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同学们的作文展示出丰富的想象力和故事改写的创新能力。
在学校的中厅,八年级(2)班 8 位女同学组成的舞蹈队和 13 位打击乐小乐手组成的小团队第一个出场,表演了《明月几时有》歌舞。随着乐曲的节奏,8 位汉服少女妙曼的舞姿如下凡的仙女;小乐手神情专注,随着老师的指挥,或急骤或舒缓,与姐姐们的舞姿动作融为一体,赢得了一阵阵喝彩。
四年级(1)班 4 名同学表演了《诗词串串烧》,舞蹈动作娴熟,每一步都与乐曲完美结合,且一气呵成,把表演活动再次推向高潮。
在书画摊位,同学们现场挥毫,书写出一幅幅与中秋和月亮相关的诗句。除了毛笔字书法现场展示,还有硬笔书法板报展示,同学们的字刚劲有力,校长聂俊青挥毫写下 " 月到中秋分外明 " 为硬笔书法作品展题字。
七年级同学的手抄报图文并茂,用月饼、灯笼、玉兔与奔月的嫦娥绘画点缀在原创的诗文作品之间,相得益彰。五年级同学的手抄报则是唐诗宋词和诗意解读,自创的吟诵中秋诗歌作品及富含中秋节日标志的画作一起呈现在 " 诗词赏析分享 " 栏目里。小学部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扇面、圆形、长形、方形、币形等书法书写有关中秋与月亮的著名诗句。
在活动现场,还悬挂着各种样式的 300 个灯笼,是二年级 200 多位同学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制作出来的作品,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同学们的奇想妙想和聪明才智,这个创意十足的自制灯笼展,给本次活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介绍,这次主题活动是万福友老师主持的《中华传统佳节校本化实践研究》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此前已经成功举办过《又到重阳登高节》和《冬至阳生春又来》主题活动。课题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从了解节日由来、节日风俗、人物故事、唐诗宋词开始,让师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们的传统节日》成果自 2019 年 9 月起,在素有 " 中华语文第一报 " 之誉的《语文报 青春阅读版》连载 9 期,内容包括《月到中秋分外明》《又到重阳登高节》《冬至大如年》《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大团圆的日子》《故园今夕是元宵》《梨花风起正清明》《端阳时节粽飘香》和《七夕今宵看碧霄》。
为了更好地推广传统文化,翰林实验学校从 2020 年下学期开始,在一至九年级构建起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和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课程体系,通过早读、背诵、默写、比赛、测试等形式,分年级、编教材、进课堂,多角度、多维度、长时间对学生进行熏陶,用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读本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感染,使学生真正受惠,这也是学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晚报 记者 汪仕林 通讯员 万福友 文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