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0-21
口述历史话小康|沈璋大:小康好不好,到我档案馆看看就知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人物简介】 沈璋大,男,1932 年 9 月生,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担任溧水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2012 年,建成全省首个家庭数字档案馆。

△ 沈璋大

【口述原声】 我是 1988 年 1 月当选市人大代表的。今年 89 岁,经历了新旧两种社会、20 和 21 两个世纪,算是咱们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资深见证人了。如果你不信,就看看我退休后自建的 " 家庭档案馆 "。去年 6 月 8 日,我这个馆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呢。

△ 沈璋大的 " 家庭档案馆 "

当县委副书记时,我曾分管档案部门,对档案工作很感兴趣。1993 年退休后,时间宽裕了,就整理自己积累的各类档案,建立起 " 家庭档案馆 "。如今,已积累 6000 多张照片,写了 500 多万字。小到儿孙的考试成绩,大到家庭的每次变动,档案里都有记录。

我的这个家庭档案,时间上是从 1949 年到现在,内容涉及家庭,到地方,再到全国的各个领域。你看,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油价格、票据,到改革开放以后彩电、冰箱的价格,我都有详细记录,算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家庭变迁的 " 活档案 "。

我的家庭档案有 3 个版本,第一个是实物和纸质的,第二个是存在电脑里的数字档案,第三个是存在手机里的 APP。" 家庭档案馆 " 就设在自己家中,一套三居室房子,面积 110 多平方米, 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在我的家庭档案里," 溧水县第九届人大会议摘记 " 部分记录着溧水第一个液化气站的建设过程:1983 年,溧水县从镇江地区划归南京市领导。当时,其他各县(区)都建有液化气站,就溧水没有,许多市民代表向县人大常委会反映。我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到江浦等地学习参观,最后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溧水终于建起了第一个液化气站,较好地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

今年 4 月 1 日,在溧水城区二里桥,我看到那个经营了 30 多年的液化气站停止瓶装液化石油气灌装服务,改为管道燃气了。这个液化气站的变化,也是咱们这个时代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 2015 年 6 月 8 日,江苏省纪念 6.9" 国际档案日 " 新闻发布会在沈璋大的 " 家庭档案馆 " 召开

2015 年 6 月 8 日,省档案局在咱们家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 " 国际档案日 " 新闻发布会,来了好多记者。因为我的这个 " 家庭档案馆 " 虽然不大,却生动记录了新中国发展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每一步足迹。

【代表感言】 市人大代表、溧水区中医院执行院长 周海森:沈老的 " 家庭档案馆 ",可以说是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缩微版 " 成就展 ",更是咱们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的活教材,值得咱们人大代表经常去看看。看到成就,增强自信、坚定信念;更要看到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南京现代化进程中贡献代表智慧。

通讯员 张传新 黄方旻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卢河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