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楠 卢河燕 文 / 摄)MR 剧院、会说话的文物、" 动 " 起来的名画 ……10 月 23 日,2020 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庄)开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大会为期 3 天,参展企业共 592 家。当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相碰撞,一场超惊喜的文化科技之旅已经开启。
AR+ 文化艺术,展览名画 " 动 " 起来
在文化和科技融合典型应用案例展区,一幅形似老虎的画作吸引观众驻足。乍一看,一幅栩栩如生的老虎头跃然眼前。当戴上 AI 眼镜,画面发生变化。一辆赛车从老虎的眼睛飞跃而出,赛车飞驰的路线勾勒出老虎的轮廓图,散发着威武的光芒。
△展览名画 " 动 " 起来
" 这幅作品是一名 90 后艺术家创作的,他本人非常热爱赛车,所以希望作品能够展现个人性格,让观众更能理解作品的含义。" 现场工作人员胡立告诉记者,让静态的作品 " 动 " 起来,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还能将破损的文物还原场景。" 我们还打造了一个 AI 乐园,在园区戴着眼镜,能够看到多种精灵和动物形象,丰富观众的文旅体验。"
在紧邻画作的另一个展区,记者还看到了两幅平面作品,手机扫一扫二维码,画中静态的城市随即 " 立体 " 起来。立交桥、建筑楼宇、飞机 …… 城市在屏幕中 " 动 " 起来,加上动感的音乐,观众立刻身临其境。
5G+ 动作捕捉,虚拟角色更逼真
△观众现场体验
近来,电视剧《跨次元新星》热播,其中大场面的动画影像是由达瓦科技公司制作的。在他们的展区,能够看到很多虚拟人物数字影像的制作过程。
工作人员穿上一套智能感应设备,不断做出翻滚、弹跳等角色动作,12 个高清摄像机、实时捕捉表演者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前面的大屏幕上的虚拟猴王,就会随着人体作出同样的动作,流畅、逼真又真实,几乎无误差。
达瓦科技在现场展示了多种技术,包括虚拟摄像机跟踪、实时预览、全身表演捕捉、虚拟摄影预演和手指捕捉等,为观众揭秘影视大片中虚拟人物的制作过程。现场工作人员范洪告诉记者," 表演捕捉技术,就是将拍摄时的捕捉精度和细腻度达到 " 表演级 " 高度,最大程度得还原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
MR+ 博物馆,文物开口 " 说话 "
如今参观博物馆,不再只是观看橱窗里的展品,而是变为展品 " 走 " 出来,主动向观众展示 " 前世今生 "。
一块大屏幕上,游动的鲸鱼形象吸睛无数。只要靠近屏幕,鲸鱼就会从 " 水 " 中跳跃出来。" 这是结合触控、体感等技术设计打造的。" 工作人员吴源介绍。
△数字博物馆
除了这一体感小游戏,还有一款数字文物展示引来观众排队体验。戴上眼镜,这款文物不仅能 360° 呈现,还能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从屏幕中抓取到观众眼前。大家可以近距离地阅读文物的历史,随着舒缓的音乐,仿佛置身文物所在的年代,听文物 " 讲述 " 它们的故事。
VR+ 戏剧,感受穿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
△观众体验 VR+ 戏剧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愚园景区内游人如织,与园区一街之隔的祥朝美术馆内,两名身穿古装的演员正在排练 " 秦淮八艳 " 之一李香君与明末名士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将 " 展台 " 变为 " 戏台 ",是秦淮区参加融交会的创意之举。
而在另一个院落,则瞬间回到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 江南贡院。坐在考试间,记者也体验了一把当秀才的感觉。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展会现场复原景点原貌,我们将拍摄好的故事视频投影,游客戴上 VR 设备后,即以特定的角色身份进入故事,仿佛穿越般体验古代往事。"
4 张照片 +200 句话,为你定制 " 数字人 "
虚拟主持人、数字导游 …… 在雨花台区展位,10 家企业展示融合应用和前沿成果。" 运用 3D 建模、语音克隆、表情和动作驱动等技术,我们可以仿造真人的形象和声音,打造一个专属的数字人。" 一家科技有限公司数字人事业部渠道经理焦啸严介绍,只需提供真人模特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4 张高清照片,加上 200 句话对真人语音保真克隆,即可完成形象建模和语音的口唇驱动。
据介绍,该公司目前主要为金融机构、旅游咨询及科技馆等行政事业单位服务。客户可以根据需求定制专属虚拟形象,涵盖多种风格。" 比如可以代替销售人员与潜在客户对话,提供产品和服务咨询,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在银行、机场、医院、旅游景点等,提供交互对话服务。此外还可以提供陪伴式服务等。" 焦啸严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