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他在世界屋脊种粮 31 年,生前发的最后照片,主角还是青稞地—— " 青稞王子 " 尼玛扎西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全网关注,在于一个人的生命可以纯粹如斯、灿烂如斯!
作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带领团队历时 19 年培育出 " 藏青 2000",推动了西藏基本实现粮食自给。令人痛心的是,2020 年 9 月 5 日,在出差途中,尼玛扎西与同事秦爱琼不幸遭遇车祸去世。"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 ",成为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在西藏,只要有农牧民的地方,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哪怕是再偏远的村落,尼玛扎西院长,也人人都知道。"
△尼玛扎西在试验田内观察青稞长势
在每个西藏农牧民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尼玛扎西。这世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但在苍茫大地上," 尼玛扎西 " 落地有声、直抵人心。
曾记否,赤子之心呵护大地,为国为民奉献无止境。这是他的心里话:把农牧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农牧民的土地当成自家的土地。尼玛扎西的一生,工作不已,不知疲倦。他每年只休三天,一年大半时间泡在田间地头。生前最后 6 天,他带领团队辗转 10 地,到最偏远的山村做农作物种质资源考察。以此观之,尼玛扎西的辛劳,早已超越了一名普通科技人员的范畴,成为英雄般的温情叙事。青稞无言,亦可为尼玛扎西的慷慨激情永久 " 代言 "。从来庄稼催白头," 稻花香里说丰年 " 的背后,是一代代农作物研究家们的皓首穷经、步履不停。人们的耳边,回响着袁隆平 11 月 3 日说的一句话:要从九零后一直搞到百零后。
△尼玛扎西(左)下乡调研
曾记否,一技之长为梦升华,心系苍生温饱无止境。尼玛扎西是西藏青稞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响当当的 " 技术人 ",更是梦想大师。在青藏高原,青稞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伴随传统青稞种植文明而来的,是青稞产量难以整体提高的困局。父辈用土陶制品换青稞,是尼玛扎西难以磨灭的儿时记忆。悠悠高原,青青 " 大麦 ",牵动的是民生之本,寄托的是丰收之梦。尼玛扎西一生关于青稞事业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农户放弃传统种植的青稞品种,转而采用很多人之前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 " 藏青 2000"。正如公众所知,这个新品种为自治区粮食年产量首次突破 100 万吨作出了重要贡献。而继 " 藏青 2000" 之后,他主导培育的 5171 新品系即将推广。与其说是新品种显示了新技术的威力,不如说,赤子之梦给这片古老苍茫而又美丽无边的大地带来了更多的新希望。
" 几处青稞熟,深忧白雨伤 ",明人以诗感慨的,岂是青稞?诗人眼里的几处青稞,道不尽旧时的民生之艰。而如今,青藏高原上遍布的 " 青稞森林 ",诠释着民生之裕、家国之安。
出于《诗经》,秀于草木的青稞,是朴实无华的温饱之物,亦是生民念兹在兹的情怀之物。什么是青稞?正是奇迹与荣耀啊!就此而言,尼玛扎西并没有离开,他还在万山遍野、众人心中活着——正如西藏农科人达瓦顿珠所言:" 如果我们培育出一个好的品种,就取院长的名字,我们呵护他,他也在地里望着我们,他的精神要一直传承下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