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3 日下午,一曲曲或悠扬、或振奋的旋律从锦田小学的会议厅中传出,6 所荣获罗湖区首批音乐特色研习基地称号的学校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器乐、声乐和舞蹈节目,拉开了 2020 罗湖区大艺术行动之第三届 " 课堂 +" 音乐教学成果展启动仪式暨罗湖区首批音乐特色研习基地授牌仪式的序幕。共 14 所学校获批罗湖区首批音乐特色研习基地称号。
2015 年 5 月,罗湖教育音乐学科开始尝试 " 课堂 +" 的音乐教学模式探究,2018 年开始,以舞台展示和现场随机抽取学生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检测。通过三年的实践,不但促进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还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罗湖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 年 10 月 15 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此次活动对进一步深化辖区 " 大艺术 " 行动,全面推动音乐艺术普及教育与校园艺术特色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将艺术特色教育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同学。
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组成员、深圳市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原秘书长、深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调研员徐沛然,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杨健到场祝贺,他们对此次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
杨健表示," 课堂 +" 音乐教学成果展,突破了音乐学科传统测评形式,是一个创新的举措,很成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运用。
此次成果展上,除了展示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的管弦乐合奏《红旗颂》、翠园中学的弦乐合奏《帕萨卡里亚》、红岭小学的铜管重奏《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 - 法兰多拉舞曲 》等器乐作品,声乐和舞蹈节目展示环节,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带来了舞蹈《布谷布谷》、深圳市锦田小学表演了舞蹈《嘎洒江边小花腰》、深圳市笋岗小学的学生们进行童声合唱《我心歌唱》,每个节目都经过认真排练,精彩夺目。
随后,活动现场宣读了 14 所学校获批 " 罗湖区首批音乐特色研习基地 " 称号的名单。据悉,本次艺术特色研习基地共有 31 所学校申报,教科院组织专家评审团进行评审,最终评审深圳市翠园中学、深圳市东湖中学、深圳市罗湖外语实验学校、深圳市美术学校、深圳市百仕达小学、深圳市滨河小学、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深圳市翠北实验学校、深圳市红岭小学、深圳市锦田小学、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深圳市笋岗小学、深圳市淘金山小学、深圳市向西小学荣获称号。
近年来,在罗湖区教育局的顶层设计和鼎力支持下,在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业引领下," 罗湖教改 " 成果斐然," 大艺术 " 行动硕果累累。罗湖教育艺术团先后在各级各类的专业比赛中获金奖,多节音乐课在省市区级现场课中获一等奖,多个学生艺术团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金奖。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罗湖音乐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完成教学资源推送 166 期,研发原创音乐网课 90 节,231 个音乐云展演节目获得网络访问量 155 万多人次,投票总数超过 133 万票,极大的丰富了疫情期间学生及其家庭的音乐生活。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李娴 通讯员 张梅 编辑 易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