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6 日,第 21 届深圳读书月读书论坛实力开讲,著名作家迟子建携新书《烟火漫卷》,从北国城市哈尔滨来到深圳,在书城与深圳著名作家杨争光对谈,两人礼赞 " 烟火漫卷,生命如歌 "。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昌龙主持论坛,数百位深圳市民现场聆听并参与互动。论坛结束后,迟子建还进行了新书签售。
▲ 第 21 届深圳读书月读书论坛实力开讲,数百深圳市民现场聆听并参与互动。
迟子建写出了最盛的人间烟火
迟子建最新长篇《烟火漫卷》近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推出,这部长篇小说刻画了一群在现代城市生活着的平凡人。迟子建从 1983 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发表六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多年来保持着旺盛稳定的创作力,其作品先后获得三次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国内外文学大奖。《烟火漫卷》的写作始于 2019 年 4 月,终于同年岁末。作品完成之后,分别于今年 2 月和 4 月进行了两次修改。这是一部在城市烟火之中,叩问天地、历史、命运、灵魂等多重交响的长篇小说。
《烟火漫卷》中满溢着城市烟火:凌晨批发市场喧闹的交易,晨曦时分的鸟雀和鸣,城市街道开出的每一种鲜花,食物的香味,澡堂子里氤氲湿润的热气,旧货市场的老器物,老会堂音乐厅的演出,饭馆或礼堂的二人转,风味小吃,服装,交通,做礼拜的教徒 …… 哈尔滨城的丰富的生活包含其中,温婉细致,意味深长。迟子建说:" 有一种烟火,可能是深藏在地下,又回到人间的。我喜欢烟火人间的感觉,虽然这些东西未必一定写到我小说当中,但是我不经意这样走过的时候,感染了这种人间烟火气。"
▲ 论坛现场,迟子建说:" 深圳读书月给了所有读书人一个春天 "。
论坛刚一开讲,主持人尹昌龙便念出了著名作家格非对《烟火漫卷》的评价:" 这部作品中所有人都不是单个的,他们相互关联:一簇一簇的人、一组一组的人、一个一个的家庭,他们是什么样的命运,他们有怎样的 " 秘密 ",一步步牵动着我们读完小说。这些人物由刘建国串起,每一个都自有来处,又往归处。共同构架起了浑厚古城中当下生活的命运交响。"
深圳读书月给所有读书人一个春天
每个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地理坐标," 哈尔滨 " 是迟子建笔下继 " 北极村 " 之后第二个精神家园,将城市生活作为小说的焦点,对迟子建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之中,能够写好乡村的作家很多,能够写好城市的作家也很多,但能同时将乡村与城市都写得如此生动的,迟子建当属其中令人瞩目的一个。阿来评价其中的城市书写时说:" 过去所写的乡愁都是农村,所以我们一直在呼唤写城市文学。这次我们终于看到一个城市,就像小说里最重要的角色一样,整体地出现了,包括建筑,地理,人文等等。"
在论坛现场,杨争光认为,迟子建作品中对人的把握对深圳作家是有借鉴意义的。" 我觉得迟子建能写漠河、也能写哈尔滨的秘诀是对人的关怀。深圳作为一个打工城市更应多写城市、写年轻人,这一点恰恰对深圳作家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 "。此外,杨争光认为迟子建是一个很有耐性的人," 她不会轻易地被黑暗折断,因为她总能发现光的存在,即使在最寒冷的地方她也有耐性找出温暖,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
论坛现场,两位作家还就作品中的抒情进行了讨论,迟子建认为,最打动人的抒情是白描,而杨争光则认为," 事情 " 两个字要分开来看,有 " 事 " 有 " 情 ",没有 " 情 " 的事是干瘪的,没有 " 事 " 的情,则是苍白的。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现场来了许多年轻的深圳学子,有位高二学生现场询问如何写好习作,迟子建微笑建议:" 多写日记 "。一位同样从哈尔滨南下深圳的语文老师请迟子建给学生们一些建议,迟子建寄语深圳学子,多读经典,同时,抬起头来,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问天问地问宇宙,这样就会充盈自己的文学素养。
▲ 现场签售环节。
望着现场密密麻麻的读者,迟子建深受感动。" 你们呼吸下鼓动着的蓝色口罩,让我感受到了最美的读书的气息 …… 从哈尔滨到深圳,你们给了我一个 11 月的春天,而深圳读书月,则在疫情后给了所有读书人一个春天。 "
深圳晚报记者 刘莉 实习生 姜晓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