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1-12
在希望的田野上,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织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通讯员 谢梦 贡丹芳 记者 葛小林)农村 " 空心 "、农户 " 空巢 "、农业 " 空壳 ",是横亘在很多地方面前的一道难解之题。在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却有另一番景象:江家头里,白墙黛瓦;武城村口,稻浪飘香;蜿蜒北塘河,潺潺流淌;从高空俯瞰,正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做到 " 外表美 ",也要做到 " 心里美 "。在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征程中,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打造幸福乡村升级版,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相融,推进美丽乡村向美丽村景细化 , 推进农村与产业交相融合,让公共服务向农村腹地延伸,让文明与淳朴民风传承,重构希望的田野。

△掩映在红花绿树下的刘家头

扮靓乡村美景

村民生活在 " 花园里 "

走进花园村刘家头,整洁卫生的道路两边白墙黛瓦、绿树红花,安静的氛围中偶有几声鸡鸣犬吠传来,悠闲的村民三三两两地相互交谈着 …… 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 过去可没这么漂亮!" 花园村党总支书记黄洪清说,花园村本村村民有 3000 多人,外地人也有 3000 多人,居住人员复杂,环境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尤其是村头的电站河就是一条臭水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乡村幸福指数的基础举措。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必须要打的硬仗。

" 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围绕治脏、治乱、治差三大领域开展 ",黄洪清说,村里清理了屋边、田边的生活垃圾,更换破损路灯、垃圾箱等公共服务设施,对大片白墙进行彩绘,建设特色村标,河道疏浚,治理水环境。

在此基础上,慈墅桥重新竣工通车,解决花园村村民出行问题;隆兴浜排涝站建成,解决梅雨季节雨涝问题;更换全村 7 个健身广场的健身器材,解决村民健身时的安全隐患问题;电站河水清鱼跃,荷花、鸢尾花掩映,村民又来到河边浣洗;20 多亩硫华菊花海,汇成金色、橙色的海洋,放眼望去,好似一幅油画,美不胜收,成了农家游的打卡地 …… 一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容村貌变得整洁、有序、漂亮。

" 我最大的心愿是让花园村村民生活在花园里,村民们有幸福感。" 黄洪清说,花园村将继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特色田园乡村。" 我们将打造四季花海打卡点,让花园村更应季、更时尚。还要进行一户一宅的整治,村民共建美丽乡村,共筑良好村风 "。

△掩映在花海中的美丽乡村

发掘田园经济

乡村建设有了 " 原动力 "

大地铺金,正是收获的好时节。11 月 8 日,伴随着轰隆隆的声响,武城村 760 亩水稻开镰收割啦。金黄色的水稻颗粒泛着油亮的光泽,颗粒归仓,浓浓的稻香伴随着村民们的笑声在空中弥漫。

被沪蓉高速斜插而过的武城村,被割裂成了 " 犄角旮旯 ",而与城区最接近的地缘,让很多村民走出了农村,村子成了 " 空心村 "。2018 年 4 月,村党总支书记江小明回到武城村时,看见的是村民们将土地抛荒或者出租," 大棚房 " 占领了田头以及各种脏乱差。

乡村要实现可持续地振兴,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农村长大的江小明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 传统印象里,从事农业,又苦又脏又不挣钱,但我认为农业不仅是技术活,更需要战略思维,在营销方面下功夫,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武城村试种鸡头米迎来了丰收

武城村花了两年多时间整改 " 大棚房 ",从农户手上流转了土地进行复耕和改善土壤,试水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 " 四块田 " 种植。春末时节,23 亩的小麦地收割了 14400 多斤麦粒,25 亩油菜田榨了 1500 多斤菜籽油。夏初,一塘蒲过一塘莲,荇叶菱丝满稻田,从苏州引进、试种的鸡头米亩产量 200 斤,成了农民们增富的新门道。深秋,400 亩 " 武香粳 "、360 亩的 " 南粳 46" 开镰收获,后者市场价可以卖到每斤 6 元以上。为打造品牌,村委采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还新建了农副产品加工中心,统一加工流程,统一包装销售,高品质的 " 武城大米 " 走向市场。

乡村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在于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让乡村振兴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更在于以此提振和凝聚了村民出心力、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让乡村振兴有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的支持。

活跃田间地头

年轻人做起 " 农创客 "

" 哇,原来这就是蚱蜢!"" 它脚上有刺,好痛!"…… 周末,在青松江家头的田间,一群孩子跟着自然老师抓到一只青绿色蚱蜢,不时发出惊呼和欢笑。

" 我在东青有块田 " 是一群年轻人开创的农旅品牌,从蔬果种植到配送到家、从亲子研学课程到会议拓展;从休闲观光到沉浸式农事体验,倡导共享有机轻生活,弘扬现代农耕文化。

△孩子们体验收割水稻

" 下河摸鱼,爬树摘果,钻进草丛抓虫子 …… 这些童年游戏如今重新翻红,成为遛娃界的热门项目,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野外,做回‘野孩子’ "," 我在东青有块田 " 项目负责人陈巍告诉记者," 我们在农村的公益创业,让更多人看到回归农村的另一种可能。"

今年 33 岁的吴康是和平村人,原本在常州一家知名企业当车间主任,农村情怀的羁绊,让他回到农村当了一名基层干部,并且沉下田间地头。" 村里闲置的土地只长草,太可惜了!" 吴康和同事们忙碌起来,打造常州近郊的花海农场。

乡村振兴,需要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熟悉市场的新型农民充当生力军,实现从 " 地里刨食 " 到 " 地里刨金 " 的嬗变,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培养蓝色人才,汇聚乡村振兴的 " 智慧 ",正是天宁经济开发区一直努力的,通过建立农业人才资源顶级专家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让更多人在乡村里看到了事业的新天地,看见创业的蓝海,一起振兴乡村。

民生无小事

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夜幕降临后,在东青健身广场上,老人在散步跳舞,年轻人在运动场上龙争虎斗,儿童在父母身边打闹嬉戏,在服务中心里,有着音乐、美术、舞蹈、朗诵、国学等兴趣课堂,为农村的孩子和老人们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

65 岁的村民江龙听说,如今的武城村家家户户通了天然气,村环境整洁漂亮,三层楼的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还有老年活动室、省级标准的医务室、藏书 1 万多册的图书馆,各种配套公共设施让村民们收获满满幸福感,喜人的发展前景也唤起了村民们更大干劲。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天宁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曹志伟介绍称,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改善农村人居坏境,更要将乡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城市管理向村组延伸。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天宁经济开发区五村建设基本完成。10 月 31 日," 毅路同行庆丰收 共建未来智慧城 " 毅行活动中,人们从花园村刘家头广场出发,途经刘家头有机生态水稻示范点、青松村小菜园、武城村党群服务中心、牟家头美丽乡村种植园等地,在景色优美的乡间道路上,感受美丽乡村的魅力和发展变迁。

下一步,天宁经济开发区将以示范村为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出美丽乡村的新篇章。

(通讯员供图)

相关标签

美丽乡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