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1-12
诗·缘丨陈传兴:那一瞬间,叶嘉莹先生好像又回到当年的“小荷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 一间旅馆、一个人。在进入剪辑之前,著名导演、摄影家、作家陈传兴把自己关了整整五天。摆在他面前的是浩瀚的视频素材,和近一百万字的录音文稿。为了拍摄这些东西,他和团队花费了将近两年时间。近日,随着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上映、好评如潮,陈传兴这个名字再度出现在大众视野。

△活动现场

11 月 12 日," 诗 · 缘丨致敬大师 《掬水月在手》江苏四市联动观影活动暨诗词分享会 " 启动仪式在淮安举行,该活动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江苏省电影局、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诗词协会指导,现代快报 + · ZAKER 南京和淮安市文旅集团主办,江苏运河之都文化创意传播有限公司、江苏文脉工作室、凤凰读书会、凤凰书苑、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承办,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启动仪式上,陈传兴表示,自己不久前刚从叶嘉莹先生那里回来,老先生身体很好,回想起这几年与先生交往的经历,自己不禁感慨良多。

陈传兴是谁?钟情诗词的 " 怪物 "" 迷宫 "

△陈传兴(右一)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陈传兴的名字,是在 2012 年。彼时,他作为继张艺谋、贝聿铭、侯孝贤、金庸、莫言之后,又一位获得了法国文艺界的最高荣誉 " 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 " 的华人,声名远播。

但对于陈传兴其人、其作品,大众并不了解。

△陈传兴

他在采访中形容自己是 " 一个怪物,一个迷宫。" 他不在意 " 讲的话没人听得懂,写的书没人看得懂 ",因为他坚持 :" 一直到现在,我的东西都不是写给这个时代的人看的。我跟过去几百年几千年的人对话,写给未来六十年或一百年的人看。我很骄傲,到现在我都维持这种骄傲,我一直这样讲。"

2011 年," 诗的三部曲 " 的前两部,相继出现在大众视野。陈传兴回忆,当时他准备以诗人为主轴做一个系列片,继而脑海中浮现出一种构架:诗与历史。于是,他选择了拍摄郑愁予,完成了《他们在岛屿写作:如雾起时》。后来,他又接触到诗人周梦蝶,诗与信仰的问题也就浮现了,就有了以此为主轴的《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 经过前两部拍摄后,我突然打开了另外一个面向,那就是‘存在’。" 陈传兴说,叶嘉莹先生是目前为止,最后的,仅存的少数几位诗词大家,她研究古典诗词,是非常完整的中国诗词历史。

△陈传兴(右)和夫人廖美立

" 所以,我那时候就想应该可以完成‘诗与存在’的可能性,通过这次拍摄叶先生,我们回溯到诗的起源,回溯到古典诗词。" 陈传兴说。

叶嘉莹平淡讲述父亲往事,最让导演动容

" 我们的拍摄工作对叶先生来说也是一种机缘,这让她去打开她记忆的房间,就这样一段段回溯、追索、追寻、追忆等等,事实上是蛮感人的。" 陈传兴说。

△陈传兴和叶嘉莹先生

他回忆,有一段时间会跟叶嘉莹先生谈她的父亲。叶先生说到小时候在北京的老宅里,夏天的时候她父亲会在院子里铺一个凉席,要他们这些小孩子躺在那里,教叶先生认识天上的星座、星辰、天空。叶先生提到这一段事情的时候她眼睛会看着天空,手会指着天上,念出几个星座的名字。

" 你会听到她的声音突然变了,好像又回到当年的 " 小荷子 "(叶嘉莹先生的家人对儿时的她的昵称)的那种状态,外面胡同的各种声音,夏天的蝉叫。她拿手指着天空的画面很感人。"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时候,叶嘉莹先生将父亲的骨灰带回北京下葬,完成了父亲想回到故国的心愿。" 当她提到她带着骨灰去坐飞机的时候,那种非常深沉的悲痛和哀伤,她是用平淡的方式去讲述,这可能是最让我动容的地方。" 陈传兴说。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子扬 / 文 徐洋 赵杰 / 摄

(编辑 王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