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皇帝颁布诏书,将营建北京城的喜讯郑重地昭告天下,我们把这一天看作是明代北京城与明代北京皇宫建筑的诞辰,按公历是 1420 年 12 月 8 日,到 2020 年已经整整六百年。 在十个甲子的漫长岁月里,明代京师及其核心皇宫建筑,后来被清代统治者顺理成章地全盘接收为自己的都城及紫禁城。
为纪念这座六百年的伟大古代建筑群,古建筑学家、故宫前副院长晋宏逵先生写成《故宫营建六百年》一书,让读者了解从元明两朝建城开始到宫殿落成的漫长的营建历史。
《故宫营建六百年》从北京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出发,设计了书的叙事结构。从 12 世纪中期开始,金代对燕京的建设和漕运水源的开发做出重要贡献。13 世纪下半叶,元代世祖开始建设燕京,1272 年命名新城为大都,开启了北京城作为首都的历史。明代从 1406 年到 1447 年,完成了改造元大都为明北京的工程,其中故宫的建设就是这一宏大工程的核心。
本书从建筑学与建筑文化的角度,讲述了元明清北京城市规划的要点与中轴线的形成,故宫布局与空间艺术的特色,介绍了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古建筑艺术。最后简述了故宫建筑如何能够完整地延续到今天,和我们今天是如何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对故宫进行的长期保护。
《故宫营建六百年》形制是 " 裸脊装 ",开本修长,厚度适中。在故宫建成六百年的纪念时刻,本书从 " 营建 " 的视角掀开这座伟大建筑的神秘面纱。让这座宏伟博大、静谧庄严的宫殿建筑,宛如画卷般展开,带读者领略它悠久的建成历史,仿佛亲眼目睹原本宛延的燕山脚下,荒袤的平原之上渐次隆起的这座伟大建筑。
营建是从设计规划的图纸开始的,封面中用了梁思成先生绘制的故宫最具代表性的 " 三大殿 " 的图纸,这既是一张珍贵的建筑图纸,也是一件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物,用于封面最为切题。同时也有本书作者晋宏逵先生向梁思成先生表达敬意的意味。
古代的能工巧匠在这座宫殿建筑中将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 " 过白 " 手法(利用近景形成的景框)的应用,巧妙地把 " 天、地、人 " 三者完美结合。本书选取 " 过白 " 中太和殿的剪影,叠压在浅淡的图纸上面,勾勒出苍穹之下这座建筑恢宏的气度。斑驳的刻版字体在近乎正方的暗红底上,形成皇家玺印的韵味。此外封面左上角还设计了一方小小的图案,用概括的宫殿剪影,和三洞宫门形成的数字 "600",与书名形式呼应,以纪念这个特殊的时刻。
在质感粗粝的封面纸上,仅有红黑两色,仿佛穿越 " 过白 " 中的太和殿上空,延伸漫漶在故宫的图纸之上,带读者去寻访故宫六百年的营建历程。
《故宫营建六百年》
晋宏逵 著
中华书局 2020 年 10 月出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