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1-13
深晚报道 | 高孟轩:人工智能助力医疗公卫体系智慧化转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1 月 11-15 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期间,主题为 " 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 " 的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成功举办,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平安智慧城市 ")联席总经理高孟轩作为重要嘉宾出席了活动,并就相关议题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助力医疗公卫体系智慧化转型》的演讲。

▲论坛现场,高孟轩发表演讲。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65 岁以上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同时,中国也正大步迈入小康社会,人均可支配的收入也在增长。通过分析《"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的主旨内容,高孟轩认为,多个驱动因素都会加速未来中国医疗需求量的增长,将来会有更多的人、会有更多的医疗服务需求。

" 国人现在的人均健康支出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还是属于比较低,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高孟轩还表示,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因此,他认为从 2020 到 2030 年这十年,中国的医疗行业是一个发展空间非常广大的领域。

高孟轩还在演讲中透露,平安作为一个保险为核心的公司,健康医疗是金融以外的第二大战略。" 我们看到市场的痛点,觉得这几年人工智能的技术应该可以扮演一个非常核心的角色来帮助各个医疗生态,参与解决一部分资源短缺或者是低效的问题。"

据介绍,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三年前就开始大量投入在底层知识的建设,其中包括全球 18 万药品、30 多万份临床实验文献,各种疾病和指南等信息,以及国内的医疗机构、医生、专家、全球的科研机构、相关保险等数据。通过数据的积累、收集和整理来做一些基层的算法和模型的研发,然后做成知识图谱,从而让机器扮演不同的医学领域的角色。比如在疾病预测,机器可以扮演疾控的人员或者健康管理室的人员,可以建模预测传染病的扩散、慢性病发病的概率,包括长期的临床研究文献等。

为此,高孟轩举了一个案例,在疫情防控期间,平安通过舆情、" 好医生 " 的线上问诊、保险、交通等多纬度数据做出疫情预测报告,可提前 24 小时预测确诊人数,精准度高达 99%。" 通过 1.7 万家医疗机构使用我们辅助诊断系统,我们把发热药品症状做了一个预警的标准,碰到这种病患的时候,让医护人员按照新冠肺炎的指南流程做诊断、做转诊、做防护的工作。"

此外,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管控上,高孟轩认为也可通过机器来替代护士和基层医生跟患者做患教、随访,还有出现异常状况的预警,包括差异化的智能、并发症的风险预测等。从而实现以 " 人 + 机器 " 的服务方式去降低患者管理的成本和提升最终临床的效果。

最后,高孟轩表示,目前公司主要是通过数据知识延伸到诊前、诊中、诊后的应用,他希望将来能携手做硬件的企业、医疗相关企事业单位,通过人工智能推动医疗公卫体系智慧化转型,帮助医疗公卫体系更智能、更高效。

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