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1-13
向最深处掘进!现代快报记者“潜入江底”带你看“长江上最难建的隧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 / 文 施向辉 / 摄)粉细砂、岩溶地貌、江底断裂带 …… 由于盾构需要穿越复杂的地层等种种因素,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被专家们称为国内在建的长江上 " 最难建的隧道 "。11 月 13 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正在掘进中的和燕路过江通道右线,在水下 70 多米的隧道里一览建设的壮观场面。

△正在建设中的和燕路过江隧道

和燕路过江隧道右线即将向最深处掘进

11 月的南京天气微凉,但在长江水面以下 70 多米的隧道里,由于各种机器运转散发出来的热量交织,暖得让人出汗。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盾构完成的部分,从弧状的隧道顶部到两侧各种线路,再到平坦的地面,处处干净整洁。直径达 15.3 米的盾构机,像一条钢铁巨龙,一边轰鸣着,一边凭借前端锋利的刀具 " 吞石吐泥 "。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章登精介绍,和燕路过江通道自 2017 年开工建设以来,整体进展顺利。去年底盾构机始发后,目前,右线盾构已经向前掘进了 1600 多米,盾构机底部距离长江水面有 77 米,超过了掘进总长度的 60%,目前正在穿越上软下硬的砂层,即将向江底断裂带以及 82 米的最深处掘进,接下来还要面对溶岩地质的考验等。隧道整体预计将于明年实现贯通,直接连接南岸和燕路。

△正在建设中的和燕路过江隧道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和燕路过江通道在穿越断裂带时,最小覆土层厚为 10.25 米,隧道底到最高水位距离约为 79 米,最高水压达到 7.9bar。在此阶段掘进时,易发生刀具磨损、江水击穿盾尾等风险。

" 不均匀的地质对盾构机的考验非常大。" 章登精表示," 我们最担心的是在水下 70 多米的掘进过程中,因为处理不好导致盾构机周围的围堰,导致岩石地层被过大的扰动,最后影响覆盖在盾构机上方的覆盖层,带来水下巨大的安全风险。但从目前来看,各项参数显示控制非常好,没有出现安全隐患。"

" 振兴号 " 盾构机 95% 为中国造,应用多项国际领先技术

和燕路过江通道分为左线右线两条线路,使用两台盾构机分别盾构掘进。其中,负责右线隧道掘进的是 " 振兴号 " 盾构机,这是中国首台采用自主技术和多项国产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的盾构机,其刀盘直径达 15.03 米,总长 135 米,总重量达 4000 吨超大直径盾构机,国产化率达 95%。相比于以往的盾构机," 振兴号 " 应用了国产常压换刀装置、刀具全状态监测系统、刀盘伸缩摆动装置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项目工期也大大缩短。

△负责和燕路过江隧道掘进的是国产化率达 95% 的 " 振兴号 " 盾构机

盾构机宛如穿行地下、吞石吐泥的巨龙,刀具就是它的牙齿。在漆黑且水压巨大的江底掘进,刀具磨损了怎么办?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骏介绍," 振兴号 " 应用了智慧化的刀具实时检测系统。通过这一系统,能实时检测刀具磨损、压力、旋转、温度等状态,数据能精确到毫米级。" 从试验情况来看,已经达到了我们的预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果试验成功,今后在刀具掘进中,就不需要人再反复检测,通过数据就能判断每一把刀具的磨损情况,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不过,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 振兴号 " 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采用超大直径盾构超长不换刀技术。在和燕路过江通道施工中、同等地质条件下,目前其它超大直径盾构机 200 米左右就需要更换刀具," 振兴号 " 在该地层连续掘进了 1500 米,还没有换刀。掘进到 800 米时,刀具最大磨损量处仅 5 毫米,而刀具允许磨损量是 50 毫米;掘进到 1500 米时,刀具最大磨损量仅达到 9 毫米。

周骏透露," 振兴号 " 还应用了管片的全智能化管片拼装系统。以往需要工人人工进行拼装的隧道管片,现在只需按一个按钮,盾构机就能实现隧道内管片的自动运输抓举拼装,可以大幅提高管片拼装质量,更可减轻工人作业强度。目前 " 振兴号 " 盾构机日均掘进 5-7 环,每环长为 2 米,单日最快掘进 9 环,单月最快掘进达 168 环。

(编辑 黄媛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