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深圳晚报刊发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深晚在行动》系列报道,引起广大市民和网友的强烈反响。在深晚记者的走访调查中,发现酒店饭店等场所的餐饮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 制止餐饮浪费 "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全社会要树立起的文明新风尚。每个人对于自己 " 舌尖上的浪费 " 行为,或许都可以说上一些理由,比如菜品不合口味、分量较大、吃腻了、不想来回取餐,等等。这些理由提醒着相应主体须从这些方面去考虑和改进,更好地落实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但其本身绝构不成浪费粮食的合理性。
从深层次上说,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社会风尚,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层面要求,指向更高层次的精神视野和维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田头到餐桌,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则也是对劳动的敬畏与珍视,从中流露出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志,小到个人的生活,大到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特别对于深圳来说,意义尤为厚重。40 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披荆斩棘、埋头苦干,方铸就了深圳今天的辉煌成绩;而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深圳仍然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浪费粮食,不仅仅意味扔掉了食物,更意味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水、土地及生产资料的无序消耗,严重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节约粮食这个看似举手之劳的 " 小事 ",实则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关乎人类永续发展的前途命运。而提倡节约粮食,也是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从根源上推动可持续发展。
当然,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浪费观念,于内心深处厚植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政府、单位、企业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关键在于,有意识有观念,才有长久的行动。只有 " 浪费粮食可耻 " 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只有当一个人的浪费粮食行为引起周围人的侧目甚至 " 声讨 " 时,人们才会真正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践行节约。
知耻知畏,才会知止。其实,无论是我们的监督报道,还是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或是长效的机制约束,实则也就是让人实实在在 " 以浪费粮食为耻 ",继而推动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 更好入脑入心。
" 能吃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费。" 这是深晚记者在现场听到一位母亲对儿子说的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蕴含着美德的传承和发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是文明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应当深深植根于你我的心中。(温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