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工程师向观众展示 " 燃烧马桶 " 操作过程。 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摄
▲长相酷似鱼儿的水下机器人。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郑淑仪 摄
▲厨余垃圾分解后的有机肥料。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郑淑仪 摄
无需使用水的 " 燃烧马桶 "、自由如鱼的水下机器人 …… 在第二十二届高交会现场,有 3300 多家海内外展商带来近万个 " 黑科技 "。今天展览上的科技新品,或许就是明天的 " 日用品 "。11 月 13 日,深晚记者走访高交会会展中心多个展馆,一睹科技赋能的未来生活。
燃烧马桶 从此厕所告别下水道模式
在 2 号馆,一款在使用过程中无需用到水的马桶引起不少市民的驻足参观。
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抽水式马桶不同,这款新型马桶主要采用 " 燃烧 " 的方式处理排泄物。燃烧后的灰烬还可以回收利用,作为肥料。而全程无需用水意味着从此厕所可以告别下水道模式。
参展商现场给好奇的市民演示了 " 燃烧马桶 " 的操作步骤。使用前,先将纸袋套在马桶里以承接粪便。方便结束后,用力压下旁边的蘑菇秆,纸袋便会落入燃烧炉中。随后放下马桶盖,再选择对应的功能模式,粪便就进入熊熊燃烧的状态中了,燃烧过程无明火也无臭味。
与 " 燃烧马桶 " 一同展出的还有另外一款无下水道厕所的典型代表——无水环保小便斗。据参展商介绍,小便斗是采用致密的聚丙烯材料制成,表面不易结垢、渗漏,日常只需要简单的清洁和维护。与传统的水冲式厕所相比,每个坑位每月至少可节省 90 立方米的水,一年下来可节省 1080 立方米的水,大约相当于半个奥运会游泳池的蓄水量。
网络加速器 让互联网连接更便捷
移民新西兰的张女士在异国非常怀念国产连续剧,但由于国外网站上资源少,她常常需要通过网络加速器来追剧。因此,一款传输速度快、线路稳定的 VPN 服务器对张女士这类海外人士而言成生活刚需。
在 10 号馆,深晚记者发现一个神奇黑色小方盒能够轻松解决张女士的诉求。这个黑色小方盒其实是深圳传优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名为 "SpeedLink" 网络加速器的硬件设备。据介绍,与其他加速器相比,"SpeedLink" 采用多链路传输,将互联网的多条链路聚合,整体可用度达到 99%,且动态规划最优传输路径,帮助用户避开拥塞、故障点,提升传输性能。
在实际运用中,加速后的网络视频会议,带宽可提升 8 倍,全程无卡顿;访问海外网站时,带宽可提升 19 倍,能实现秒速打开网页;用来播放视频流,等待时长降低 7 倍,能流畅播放高清 4K 视频。
作为一款主要面向跨国企业的网络加速器,该公司联合创始人杨军表示,随着外贸的逐步复苏,他相信 "SpeedLink" 未来的应用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探索未知 自由如鱼的水下机器人
能在陆地操控、进行水下探索的机器人长什么样?深晚记者在 1 号展馆发现,一台长相酷似鱼儿名为 "FIFISH V6" 的水下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目光。
据介绍,两只 " 鱼眼睛 " 具备 4000 流明的 LED 补光灯,即使在水下昏暗的场景,也能大幅度提升可视距离与清晰度,还可通过智能视觉增强算法,实现低噪点、高精度的水下画像图质;" 鱼嘴 " 具备超高清摄像系统和超广角镜头,不仅能拍摄 4K 超高清视频,还能带来宽频的拍摄效果。两排 " 鱼鳍 " 是独创的 6 电机排布系统,流线型的机身设计,能够实现 " 鱼儿 " 平移、俯仰、潜浮、进退、旋转、横滚 6 大运动维度,满足所有水下观察角度。
深晚记者在水池边看到,这条 " 鱼儿 " 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在水里不仅能平稳前行,还能打转翻滚前行。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水下机器人目前多应用于潜水拍摄、海钓、水下探险等场景。" 运用这款水下机器人,可以替代高昂的人工成本。" 工作人员说。
厨余垃圾变肥料 源头处理无烦恼
厨余垃圾的分类投放,是垃圾分类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 2 号馆,深晚记者发现了一台类似洗衣机的机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邦必拓智能厨余垃圾处理器能 " 吃 " 下人们产生的厨余垃圾,并且通过独创的菌种技术处理厨余废物,让厨余垃圾从产生即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粮食种植和蔬果栽培,使得厨余垃圾也能被二次利用,即使洒落土壤里,也能快速进行有机分解。
" 以往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在运作时,会散发出臭味;但这台机器经过纳米光触媒除臭杀菌、高温消毒、活性炭吸附三重处理,使得机器运作过程中无臭无味。" 工作人员告诉深晚记者,厨余垃圾处理器不仅能够避免食物产生的垃圾因储存而滋生病菌、蚊虫和异味,还能更好保护环境,助力深圳 " 无废城市 " 的创建。
照照镜子就能 " 体检 " 健康智能镜帮你告别 " 亚健康 "
高交会上,一面只需要照一照,就能全方位检测使用者身体情况的 " 体检镜 " 格外引人注目。这款名为 " 小依 " 的全息健康智能镜高约 1.8 米,不仅外观时尚简洁,还是一个集家庭级体检与健康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健康镜终端。
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筛查,然而系统体检流程复杂、体检频率低,工作人员表示," 小依 " 的研发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在家里实现日常的健康检测,在家就能实现 " 初步体检 "。
据介绍,这款全息健康镜内置 3D 深感摄像机、运算芯片、触摸屏、桌面级算力硬件,同时结合深圳依星动力自主研发的三维重建算法,能够实现全身 3D 扫描、体围度测量、体成分分析等家庭体检。
使用者只需要踩在镜前嵌有高精度采集芯片的底座上," 小依 " 就能智能分析使用者的健康状况,例如内脏脂肪等级、肥胖度、基础代谢率等,并进行相应的健康风险预警,同时输出个性化健康方案,例如运动和饮食方案。
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见习记者 郑淑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