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1-16
看戏三人行 | 爱情、经典、传承,说说昆剧《玉簪记》里的情深义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 11 月 16 日晚,昆剧《玉簪记》作为第三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的展演剧目,在江苏紫金大戏院粉墨登场。

《玉簪记》是传统戏剧作品,自面世以来,曾被改编为诸多版本。此次是上海昆剧团的经典版《玉簪记》与观众见面,这也是该团的拿手戏、看家戏。

该版《玉簪记》以 " 琴挑 "" 问病 "" 偷诗 "" 秋江 " 等四折传统折子戏为基础,间以 " 催试 " 推动情节,讲述了书生潘必正和道姑陈妙常冲破封建礼教、清规戒律的束缚,真情相恋的故事。二人之间的坎坷情感,感动全场,不少观众还悄悄抹起了眼泪。

这之中的情与义,有多深?现代快报记者组成看戏三人行,带您一探究竟。

于背景里听典故:一场永不醒来的 " 春梦 "

戏评人:太上老君

在笔者眼里,少年男女浅浅萌动的 " 琴挑 ",宛如一场永远也不会醒来的 " 春梦 "。

因为它足够细,又足够雅。几段唱词,充斥着大量的典故,让人目不暇接,读懂之后能体会到一种快意、一种满足。

我在这里解读一下。

第一个典故,书生潘必正独处深夜,听飒飒风起,秋叶摇落,心中突然有了一种暗惊,恍然魂穿战国,与悲秋的宋玉合为一体。宋玉,字子渊,宋国公族后裔,楚国文人,辞赋作家,楚国士大夫,直到扑簌的树叶落下来,吧嗒一声惊断了客子的残梦 ……

第二个典故,陈妙常自言自语,随手撩拨琴弦,透过音符我们看到了彩云流水一处仙境。这支曲子正是《潇湘水云》,为南宋浙派琴家郭沔创作,当时战火不断,郭沔背井离家移居湖南,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见到云水奔腾,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而创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

第三典故,一对青年男女碰面后,互相邀请。潘必正并不推迟,演了一曲《雉朝飞》。《雉朝飞》相传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处士牧犊子所作,牧犊子年老而无妻,见雉鸟双飞,触景生情。两只雉鸟比翼齐飞、情意绵绵,琴声中潘、陈二人相互试探,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会心一笑?

笔者最后想说,数百年前,一对才子佳人偶然相遇了,他们顶着世俗的偏见寻欢作乐,顶着世俗的偏见私定终身,顶着世俗的偏见琴韵书声,最后,他们永远活在了戏台之上,只留下永不醒来的春梦一场。

于传承中见经典:" 百戏之祖 ",历久弥新

戏评人:李鸣

昆剧《玉簪记》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着实令人动容。当看到青年演员再度演绎老一辈艺术家们的经典剧目,笔者心中更是被 " 百戏之祖 " 昆曲的薪火相传深深感动。

《玉簪记》这一传奇戏剧由明代作家高濂创作,戏本共有三十三出。上世纪 80 年代,上海昆剧团将其改编成以 " 琴挑 "" 偷诗 "" 问病 "" 逼试 "" 秋江 " 五折为主的演出台本,当时由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岳美缇、张静娴主演,被奉为经典。

2019 年,时隔三十余年后,上海昆剧院优秀青年闺门旦罗晨雪、优秀青年小生胡维露从两位老师手中接过这出大戏,用年轻人的方式再度演绎《玉簪记》这一传统剧目。一招一式,传承意味深长!

既清新,又古朴。 这是 " 女小生 " 胡维露对于经典版《玉簪记》的评价,同时也是观众最为深切的感受。妆面、服装、音乐等,舞台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精致唯美,不仅让资深票友爱看、不出戏,还吸引了一波新粉丝,因为 " 美 " 而迷上昆剧这一传统戏曲艺术。

从经典版《玉簪记》到实验昆剧《椅子》,从 " 一桌二椅 " 到两把红椅子,此次上海昆剧团带到第三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的这两部作品,都彰显了昆剧人的传承与创新。正如经典版《玉簪记》的总导演岳美缇所说,这是他们对传统经典的 " 守正创新 "。

于爱情处听惊雷:《玉簪记》的浪漫,《牡丹亭》不懂

戏评人:经纬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400 多年前,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记上写下这句话。虽然这样的爱情也很美好,但笔者看完上海昆剧团的《玉簪记》,发现陈妙常与潘必正的爱情,更是妙的很。

青灯黄卷下,陈妙常如同一潭静水,不曾想却被一位冒然到访的落第书生轻轻地激起了心中波澜,之后的一切都变得很有趣,陈妙常所有的色彩也被一点点描绘出来了。

不同于《牡丹亭》的浪漫、《长生殿》的厚重,《玉簪记》属于典型的小清新式的恋爱。如果说 " 琴挑 " 是潘必正、陈妙常二人的互生爱意,那么紧随其后的 " 问病 "" 偷诗 ",则是两人各自为心中情感做的大胆试探。

潘必正因思念生病,陈妙常借故来慰问。陈妙常相思而作赋,潘必正恰好 " 偷诗 " 而颂。一来二往,两个年轻人情愫相生,两颗心缠绵眷恋,爱意愈发浓烈 ……

百年间,《玉簪记》久演不衰,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爱情故事,更有普通人恋爱日常感。不是简单的一见钟情,更不是所谓日久生情,它是两颗心的碰撞,两种宇宙的相互吸引,这样的爱情更清新,也更动人。

舞台上,灯光朦胧变幻,潘必正与陈妙常欲说还休、动心动情,一切因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困苦、艰难和桎梏,在人心向善、乐观通达的精神境界面前,终究迎刃而解。这样的爱情,给了所有渴望爱情的男女希望,《玉簪记》的妙也在此刻迸发。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子扬 宋经纬 李鸣 / 文 吉星 / 摄

相关标签

三人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