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71 岁王婆婆(化名)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时候,颈部双侧都包裹着厚厚的纱布,一打开让在场的医生倒吸一口凉气:巨大的颈部肿物从她右侧耳下隆起至锁骨上,皮肤发红发黑,有的已经破溃,周围渗着血和脓,原来是巨大的甲状腺癌。之后,该院甲乳外科团队通过手术将肿物从颈部完整移除下来,最后再将右侧肺叶、胸膜腔及气管等一一细心修补。术后 1 周王婆婆顺利康复出院。
▲王婆婆为普通外科团队献上锦旗。
野蛮生长的肿物困扰老太太 9 年
9 年前,王婆婆第一次被诊断为 " 甲状腺乳头状癌 ",在湖北老家的医院做了 " 甲状腺癌根治术 "。手术后 2 年癌症复发,王婆婆自行用当地 " 偏方 " 和 " 膏药 " 治疗。
直到 3 年前,王婆婆开始逐渐出现声音嘶哑,这才开始慌张起来,于是她再次前往正规医院求医,在外院做了 " 甲状腺全切 + 左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右颈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发现肿物已经侵犯了她一侧喉返神经,并且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术后还出现了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进行了气管切开术辅助呼吸。更加令人受打击的是,第二次手术后不久,王婆婆查颈部 B 超又见肿物复发!至此,王婆婆彻底心灰意冷,再也不想折腾了,决心回家用 " 膏药 " 外敷。
又过了 2 年,王婆婆脖子上的肿物突然开始加速生长,侵犯了皮肤并破溃出来,但这也只是表面的冰山一角,长在脖子里的,才更令人担心。于是王婆婆辗转多家医院求医,考虑手术风险太大,被多家医院拒绝。
多学科合作完成高难度手术
近日,黄先生(化名)带着母亲王婆婆来到中山七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雷科锋的门诊就诊。雷科锋初步给王婆婆查体之后判断:患者颈部重要结构由于肿物的推挤和侵犯以及反复手术,失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手术风险非常高,但任由肿瘤发展下去,侵犯血管,压迫气管及食管,不仅生活质量会很差,甚至随时可能危害生命。于是,立即将王婆婆收住院。
术前,在普外科主任汤地的主持下,甲乳外科团队为王婆婆做了详细的全身体检及颈部影像学评估,显示 " 右侧颈部可见一实性为主团块 , 大小约 74mmx42mm, 实性部分血供丰富,右侧颈动脉、颈内静脉,头臂静脉受压,向后内侧移位,紧邻气管,气管向左侧移位,管腔变窄 ",情况不乐观。雷科锋带领手术团队反复研究 CT 片,将王婆婆颈部肿物利用先进的 CT 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起来,以便在手术时尽量保护好颈动脉、气管、神经等重要的组织结构。
为了王婆婆能顺利地渡过这次难关,普外科在术前还请了心血管中心、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心会诊,一起协商王婆婆手术的最佳方案。手术在万全准备下按计划进行,术中发现王婆婆患有的甲状腺癌对颈部重要组织的肆意侵犯,多次手术形成广泛粘连,将肿物形容为 " 炸弹 " 一点都不为过。
术中,手术团队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医生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将周围的血管、气管、食道、颈部肌肉,肺叶分离开来,直到肿物从颈部完整移除下来,最后再将右侧肺叶、胸膜腔及气管等一一细心修补。同时由于皮肤缺损过多,普通外科团队还进行了皮瓣转移修复。
为了平稳度过危险期,王婆婆手术后转至中山七院重症监护室,术后出现过短暂的轻度吸入性呼吸困难,这个情况经过重症医学科团队及时处理,在术后第 1 天就基本缓解。术后第 1 天,王婆婆就转回了普通病房。术后 1 周王婆婆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前,王婆婆还送上锦旗并与手术团队一起合影。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邢钊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