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六年来首次云上举办的文博会,本届文博会线上打造了 12 个展馆,实现 5 天 24 小时不间断展示。线上文博会有线下那种琳琅满目的乐趣么?云上看展有哪些窍门?深圳晚报记者去云上文博会冲浪尝鲜,带大家一览 11 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 12 号工艺美术馆。
点开 " 文博会 +" 进入首页,指尖轻轻下滑,顺畅浏览。应该说,比起线下展,琳琅满目之感一点不少,而且云展的 " 全能视角 " 还带来了迅速切换、精准到点等优势。逛在云上,并不 " 云里雾里 ",展品背后的信息清晰对应,需要咨询的可以立马联络展商。再不过瘾的话,还可以在直播时间观看展品制作的生动细节,大国工匠们的精神与技艺一定会打动你。
工艺美术馆一直以来都以精品和工艺大师吸睛,本次在 " 云上 " 也不例外。本届 12 号工艺美术馆分为刺绣、大师精品、当代工艺品、艺术陶瓷、红木艺术及雕塑、民间工艺、珠宝玉器饰品 7 个展区。这里有来自江苏、上海、广东、江西、浙江、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山东、内蒙、福建、安徽、辽宁等 14 个省市区的 61 家参展单位的 932 件展品参展。
记者看到,各个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云集:如百师园、佛山石湾美陶、南通宣和缂丝、敦煌壁画(鸿文艺术)、斯达高国宴瓷、宜雅红木家具、湖州永为笔庄、河旁端砚、黄山三味砚斋、德运福玉器、克什米尔手工臻品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点进斯达高国宴瓷展位,那套礼赞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的献礼之作《深之情》瓷艺系列作品进入眼帘,浅湖蓝为主色调的优雅搭配,鎏金拓荒牛 + 簕杜鹃镶,观之赏心悦目。
最精彩的是,工艺美术馆从历届大师展的 1108 件作品中精选出 100 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00 件佳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细述每位大师和每件作品的独到之处,可谓精品中的精品。观众可以点进该馆的 VR 展厅,去看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也会看到精美的陶瓷、彩灯、实木家具、微雕等工艺品,这些展品的外观形式一目了然,背后的创作故事更是动人。" 云上 " 模式让观众轻松跨越地域界限,饱览工艺美术各大门类精品,细细品味每件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接着进入 11 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这里,全国各地非遗中心、非遗项目发展企业及机构参展重点带来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转化利用成果,尤其是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在这里观众会有很多惊喜,大家发现传统的非遗元素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呆板和古旧,而是既传承了中华 5000 年的厚重文化,又散发出完全与国际接轨、引领时尚潮流的国际时尚气息。在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展位中,一款小坤包非常引人瞩目:潮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龙凤呈祥 " 浮雕图案绝美、宝石点缀富贵之气、将中国元素应用得古韵而精致。在这里,人们会感到,古老的非遗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远。中国传统文化、顶尖手工技艺与国际风尚融合创新的设计可以融汇得如此和谐。
在国家级非遗项目展区,各地区国家级非遗项目尽在眼前。观众可以通过 VR、文字、音频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手工艺作品,舞蹈、音乐、戏剧等节目进行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和了解。记者点进青海民间传统刺绣 " 青绣 " 去体验,发现 " 青绣 " 手法独特,风格古朴,品类丰富,针法繁多,色彩艳丽,青海各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魅力不输四大名绣。
非遗传承展区邀请各地非遗保护机构及传承人展示织染,刺绣、金属工艺、编制扎制、造纸、印刷等传统项目,让非遗走近大众,贴近生活。看饿的了话还可以点进深圳合成号展位喝个 " 下午茶 ",吃点云片糕。" 合成号 " 糕饼铺创始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他家的云片糕薄如纸片、香甜可口。合成号是由广东省老字号协会评选的第五批 " 广东老字号 ",2014 年入选深圳市级非遗项目。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观展方式】
1. 搜索微信小程序 " 文博会 +"
2.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