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 , 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今年来,罗湖区民政局根据中央困境儿童政策关爱保护进社区指示精神以及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职能安排,以困境儿童救助为核心,以未成年人保护做延展,建立了 " 三项服务机制 + 三级服务主体 + 三大服务场所 + 三大服务品牌 " 的 " 四三 " 工作法,儿童福利工作由 " 补缺型 " 逐步向 " 物质 + 服务 " 的 " 发展型 " 转变,儿童关爱保护更加高效、专业、及时、温暖。
" 四三 " 工作法 硬核儿童关爱保护机制
为了让困境儿童救助工作更高效,区民政局健全发现、救助、帮扶三项服务机制,一方面建立社区社工工作网络、社区网格员网络、小区物业网络 " 三网联动 " 的困境儿童摸底排查机制,切实保障 " 应救尽救 ",同时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分级响应的联席工作制度,常态工作会研究工作方法、进行经验总结,专题工作会邀请相关部门协作进行个案救助,目前已成功开展 1 次教育专题会、1 次住房专题会。此外,还制定了困境儿童节日慰问工作指引,今年分别于春节、端午、中秋国庆对辖区困境儿童走访慰问,关爱帮扶工作逐渐体系化、常态化。
在提升儿童保护工作专业性方面,区民政局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主体。区级层面,法院、检察院、公安、妇联、民政、卫健等多部门联合,于罗湖中医院建立未成年人 " 一站式 " 保护中心,协作打造一支面向受侵害儿童服务的专业工作队伍;民政条线,打造 " 区局专职人员 + 街道儿童督导员 + 社区儿童主任 " 三级专职工作网络,包括 97 名专职儿童工作人员,以及由社区网格员、党群中心社工构成的近 1000 人儿童工作协助队伍。
此外,区民政局关注家庭、学校、社区三大服务场所,使保障儿童救助工作更加及时。儿童专职及兼职工作人员通过开展家庭走访、信息更新、强制报告、政策链接、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及家庭教育等重点工作,密切关注困境儿童生活情况变化。
为了让儿童关爱工作更温暖,区民政局打造了 " 两个结对帮扶 + 社区特色民微 + 未成年保护主题 " 三大服务品牌,一方面由 15 名党员结对孤儿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15 名社工结对困境儿童,定期走访,时刻关切;另一方面联合社区,利用 " 民生微实事 " 资金,针对不同未成年群体需求开办特色活动,涉及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网络净化、家庭沟通、自我保护等多个领域内容,今年区民政局已在全区 10 个街道共开展儿童关爱项目 34 个,投入资金 105 余万元。
引入社会组织 多角度提高未成年人自保能力
与此同时,区民政局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深入全区多个社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题活动,从家庭、学校、社区多个角度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防范能力意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0 月,莲塘社区以 " 民微 " 为载体,开展 " 遇见自己,心向未来 " 的沙盘游戏团体辅导项目,为社区有需要的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健康及风险筛查评估、游戏治疗干预、儿童心理团体及家长指导,做到 " 早发现 "、" 早干预 " 及 " 早恢复 ",助力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11 月,罗湖民政与捌零柒儿童公益组织合作,分别从校园欺凌与儿童性侵害两个主题切入,在渔邨社区开展了 "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可以做什么 " 以及 " 爱护我们的身体 " 活动。
在 "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可以做什么 ",老师通过播放《失物招领》小短片以及表演绘本故事《胆小鬼威利》寓教于乐,让小朋友区分什么是正常打闹、什么是遭受欺凌以及遭受欺凌如何向大人求救。
在 " 爱护我们的身体 ",老师通过以互动体验与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儿童认识身体隐私部位、学会分辨和防范侵害、如不幸遇到侵害的应对方法。
年底其他的未成年保护宣讲系列活动将陆续在全区多个社区开展。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进一步开展街道、社区儿童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加强对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引导与培育,助推未成年保护与儿童关爱工作更加高效专业。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李娴 通讯员 陈姝桦 编辑 易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