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四十年筚路蓝缕,是这样一批人受命出征,在这片土地上打下第一根桩,建起第一座高楼,闯出一片新天。
福田三十载砥砺耕耘,是这样一群先行者闯关夺隘,以红树般的坚毅品格和奉献精神,成为开创首善之区的中坚力量。
11 月 26 日晚," 红树礼赞——深圳市福田区红树林奖颁奖仪式 " 在福田举行。仪式以一场突出纪实性的 " 情景报告会 " 形式特别呈现,分为《红树弄潮》《迎风向海》《大爱福田》《先行有我》四个篇章,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担任讲述人,以场景化形式讲述被表彰人物中八位代表不同行业、不同界别的获奖者背后的 " 福田故事 "。从音乐、短剧到朗诵、短片,立体生动的形式展现这些奋斗者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热土耕耘
实干者足音铿锵
红树根深,迎风向海。坚毅奉献、逐梦先行的红树精神,贯穿在每一组获奖者的动人故事中。
四十年特区筚路蓝缕,是这样一批人受命出征,在这片土地上打下第一根桩,建起第一座高楼,闯出一片新天;三十载福田砥砺耕耘,是这样一群先行者闯关夺隘,以红树般的坚毅品格和奉献精神,成为开创首善之区的中坚力量。
第一组走向领奖台的,是在经济特区早期的岁月峥嵘中刻下深深印迹的时代 " 拓荒牛 "。
大屏幕上,一幅一位下工地的战士渴极了就地喝泥塘水的照片,将现场观众带入那段基建工程兵投入特区建设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深圳的建设条件非常艰苦,施工地离生活区非常远,有的战士施工结束后,到了喝水的地方,可以趴着喝 10 分钟。
作为基建工程兵的代表,马成礼第一个走上领奖台,领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1979 来深圳的他,先后带领大家建成市委大楼、深圳第一栋高层建筑电子大厦、友谊商店,以及开创了 " 三天一层楼 " 深圳速度的国贸大厦,曾获 " 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 " 奖章。
基建工程兵的 " 拓荒牛 " 精神,是深圳的一张名片。" 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在特区土地上洒下汗水,奉献青春的基建工程兵。" 马成礼说。
深圳特区 40 年,就是一首《春天的故事》。故事里不仅有城市的成长,更有一代人,变成三代人,一个人变成一群人的旋律。
1992 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来到深圳,为改革开放指明道路。而他的声音,就是在深圳,通过一篇万字雄文,传遍了中国,也传遍了世界。
这篇文章就是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陈锡添,于当年 3 月 26 日在《深圳特区报》发表的著名新闻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国内,从中央到各省级媒体全面转载,中央电视台罕见地进行了 45 分钟的全文播报。" 撼动改革开放的浪潮 "," 为改革开放进一步再掀高潮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给予文章极高的评价,与此同时,国外各大通讯社纷纷转载,文章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的热潮。
作为这一重要事件的见证者和记录者,陈锡添昨晚登上奖台,分享了背后的故事,他表示:" 作为记者,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里装着大局,装着群众就不会犯错误,就能出作品。"
歌曲《春天的故事》词作者蒋开儒也来到现场。年近六旬年纪来到深圳重新创业,第一站就来到福田,根据自己对深圳的感悟创作出《春天的故事》,蒋开儒身上带着深圳敢闯敢拼的印记。如今已经 85 岁高龄的他,依旧在创作一线,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 因为深圳永远年轻、包容、有活力,这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在这里永远是‘春天’。" 日前,蒋开儒还入选了深圳经济特区 40 年创新创业和先进模范人物。昨晚的活动现场,蒋开儒还现场朗诵了为晚会创作的歌词——《一步一层天》。
使命赓续
时代骄子逐梦驰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眼里有星辰,心中有大海,始于福田,立足深圳,胸怀国家,把肩上的使命化为无悔的担当,在福田这块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上如添双翼,不断创造着面向未来的加速度。
被誉为 " 大国重器 " 的华龙一号核电站是我国自主研发,走进世界前列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它的投建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完成了从全面依赖国外技术到全面自主创新的升级转变。按照 2019 年度用电量测算,一台华龙一号机组的发电量,即可满足福田区用电需求。如今华龙一号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核电工业一张响当当的明片。
而研发华龙一号,为中国核电实现这场逆袭的关键团队就在深圳福田——中广核研究院,他们是一支平均年龄 30 岁的年轻队伍,如今,这群 80、90 后们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当中。
活动现场,中广核研究院承担大国重器 " 华龙一号 " 研发任务的三组科研工作者登上奖台。与传统认知有些不同,这些科学家们时尚又有趣,组建了一支中广核 ATF 乐队,现场自弹自唱的一曲《点亮 2020》燃爆全场。
她是 2016 年里约奥运会金牌得主,她是 2011、2015 两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她是 20 公里、50 公里两项女子竞走世界纪录保持者,她以一个深圳人的身份实现所有女子竞走所有大型赛事的大满贯。2019 年 3 月 9 日,她以 3 小时 59 分 15 秒的成绩,把女子 50 公里竞走世界记录一次性缩短 5 分 11 秒,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走进 3 小时门槛的女子选手,一举超过同项目男子竞走的亚洲记录。
她是刘虹。2005 年,刘虹从江西来到深圳,落户福田,成为一名深圳人,从此正式拉开辉煌职业生涯的序幕。三年后的她,将全国竞走锦标赛赛青年冠军收入囊中,从而一一鸣惊人,直接入选国家队,以深圳人的的身份,走上为国争光的赛道。
" 我对这座城市很有感情,如果没有在福田这三年打下的根基,可能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我一直都说我就是福田的女儿,今天家里办大事,我一定得回来!" 昨晚,正在备战明年东京奥运会选拔赛的刘虹携家人登上奖台,分享了她与这座城市的故事。
40 年过去,深圳依旧年轻。
这样一批青春逼人,奋斗不息,迎风向海的年轻人,撑起了这座城市的骨架,也让我们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中华民族光辉的未来和希望。
大爱福田
文明力量滋养首善之区
首善之区,文明先行。
作为第六次荣膺 " 全国文明城市 " 的深圳中心城区,福田是文明创建的主战场,文明的因子正一点一滴渗入到市民的生活中,融化成城市的一种高贵品质。
每位市民都是城市文明的参与者、创造者和享受者。在福田,一批平凡而伟大的人,用爱和坚持,诠释了中华传统文明的美德和淳朴家风,为提升这座城市的文明品格贡献不可或缺的福田力量。
脱下红马甲,她只是一个普通市民,穿上红马甲的她,是一个传递温暖与爱心的义工,20 年,5 万个小时,平均每天 7 个小时,这是魏艳萍为这座城市志愿服务的记录。
她像一道光,为弱者驱散寒冷穿透阴霾,助无力者前行。大运会、高交会、文博会等这些深圳重大活动中,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用自己的付出,回报这座她深爱的城市。
如今的魏艳萍,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义工的发动、组织、培训、管理中。在她的带动下,福田义工团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注册人数达 2 万 7 千多人的庞大队伍,他们的服务总时长已经超过 1500 万小时。播撒温暖,传递关爱,在她和同伴的努力下,这座城市因爱的流淌而更加熠熠生辉。
昨晚,魏艳萍走上奖台,分享了她做义工的感受。" 在深圳,有很多人都在为这座城市付出爱,让这座城市充满爱的同时,我们自己的内心也会充满着爱,我们的身边也会被爱所包围着。" 她说。
2008 年,在深圳公安机关的一台晚会上,4000 多名公安干警眼含热泪,齐声呼唤他们的战友苏醒归队。他们呼唤的是 23 年前,执行任务时车祸受伤成为植物人的陈文亮。
1997 年 11 月 29 日,下班在家陪父母吃饭的陈文亮接到一起请求增援的电话,立即放下碗筷,冲出家门。让父母没想到的是,那一句 " 回来再吃 ",竟成了 23 年来儿子对他们说的最后一句话。儿子出事后,陈如豪结束自己的生意,把儿子照顾好,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这些年,他找遍全中国的脑科专家,自学中医,拒绝了所有资助,自立自强地挑起家庭的重担。
活动现场,情景朗诵《给儿子的一封信》,令现场不少观众留下热泪。陈文亮的父母陈如豪、吴清琴登上讲台,获得现场持久的掌声。陈如豪带来了 3 本厚厚的剪报本,这是精心贴满了 1998 年以来所有报道儿子的报纸。" 每篇报道,每剪下一张拿在手里,就感觉是握着他鲜活的生命,证明他做的事有意义,他还活着。" 他说。
为了更好地留存这些珍贵的资料,福田区将这些资料精心整理制作成 3 本书,一份送给陈如豪,一份作为 " 红树林奖 " 永久留存,一份珍藏在区档案馆。
一座城市因为繁华,可以把人吸引来这里。一座城市只能因为有爱,才能让人爱上这里,留在这里,并且感受到温暖和幸福。无论是义工、还是慈善的企业家,他们都是甘于奉献,让爱在这座城市流淌的人。
探路先锋
奋楫行舟续写春天的故事
创新是深圳之魂,也是福田 30 年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第四篇章,第一个走上奖台的是代表 " 中国高度 " 的陆建新。
从最基层测量员做起,陆建新扎根施工一线 38 年,辗转工作于国内外 8 个城市,参与 44 项工程施工,参建工程总高度达 3600 余米,被誉为 " 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 "。38 年来,陆建新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 100 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 600 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亲身参与创造了深圳国贸大厦 " 三天一层楼 "、深圳地王大厦 " 两天半一层楼 " 的 " 深圳速度 " 和广州西塔 " 两天一层楼 " 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速度新纪录,使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从落后西方半个世纪跃升为世界领先水平。
160 米的深圳国贸、146 米的深圳发展中心、384 米的深圳地王大厦、442 米的深圳京基 100、600 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以及深圳新旧会展中心 …… 深圳特区建立 40 年,城市面貌沧海桑田,陆建新,一直 " 建 " 证着深圳特区的发展壮大,而他,也逐渐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
" 我们想做更多的回馈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项目,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引领绿色城市和绿色节能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打造绿色生态环境社区,可以让未来人类的居住环境更富生机。" 他说。
陆建新参与建设的平安大厦,就是深圳高度的代表。而这座大厦背后的平安集团,用它的创新勇气和家国情怀,成为践行新时代深圳精神的开路先锋。
很多人知道,平安是世界企业 500 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在科技驱动、" 智慧扶贫 " 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就在 11 月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刚刚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脱贫攻坚奉献奖。
1995 年,平安集团捐资 25 万元,在湖南常德石门县落成三层楼高的现代化学校,学校更名为 " 平安希望学校 ",成为平安援建的第三所希望小学。当晚,平安希望学校校长覃业虎来到现场,分享当年平安集团到湖南常德捐资助学的暖心故事。
" 我们乡村教育在各级组织以及平安集团的援助下越来越好,从辍学到入学,从入学到优学;从 1 个教师到 42 个教师,从 1 个班级到 15 个班级;从乡村孩童到蓝天飞行员,清华、北大都是我们乡村校友们远行足迹。" 覃业虎说。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宣传部总经理、扶贫办副主任陈遥,来到现场讲述平安集团的家国情怀。他表示,自 1994 年援建第一所希望小学开始,中国平安在公益、扶贫的领域里已走过了 26 个年头。现如今,中国平安以产业扶贫为基础,叠加村医和村教帮扶,减少贫困地区人民因病返贫的概率,并提升乡村下一代的整体素质能力,形成具有平安特色的扶贫闭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金融 + 科技手段,扶贫链条的各个环节得到加固,真正为贫困地区搭建起了因地制宜、自发式、可持续的造血机制。
" 我们现在布局的是科技 + 生态,面向未来,中国平安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继续推进扶贫工程,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为构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陈遥说。
像平安这样,扎根福田,心怀家国的企业还有很多。他们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无论走得再远,却始终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
" 新时代的号角中再一次出发,歌声和汗水一路挥洒 ……",在男高音歌唱家张英席演绎的歌曲《再一次出发》中,颁奖仪式灿烂落幕。然而,红树林的精神将在福田这块干事创业的热土生生不息。
礼赞红树,就是致敬深圳!这些追梦者的璀璨星光,将照亮我们砥砺前行的道路。
当前,福田区干部群众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 " 双区建设 "、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先行示范再出发,首善之区当尖兵,担起 " 先行 "" 示范 "" 突破 "" 全局 " 之责,以 " 闯 " 的精神、" 创 " 的劲头、" 干 " 的作风,把 " 首善之区 " 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深圳晚报记者 方壮芳 刘丹青 通讯员 福宣 编辑 方壮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