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白雪银 文 / 摄)" 如果要问我最大的优点是什么,那肯定是部队锻炼了我特别能吃苦的品质,没有部队的经历,就没有现在的我。" 两年多的军营历练让潘晓丰受益良多,也为他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12 月 1 日,记者跟随 " 戎耀今生 · 寻迹江苏退役军人创业先锋 " 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潘晓丰创立的苏州市蚕丝匠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潘晓丰
身姿矫健、声音洪亮,潘晓丰说话总带着满满的笑意。他身上的标签很多,是苏州市盛泽镇双溪村的党委书记,还是共产党员、退役军人、企业家。 " 十几年前,长我几岁的堂哥去西藏当兵,当家人都在心疼他‘吃苦’的时候,我以他为荣。" 潘晓丰告诉记者,2005 年,他应征入伍,成为武警安徽省总队某支队的一名军人。
两年的军营历练,不仅使他有了强壮的体魄,更培养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这些都是让我们年轻人受益一辈子的无形财富。" 从军期间,潘晓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次获得 " 优秀士兵 " 的荣誉,他说,这些成为他人生道路上取之不尽的精神养料。
2011 年,潘晓丰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回到家乡盛泽。那一年,他完成了人生大事,与女友张喜兰结婚。" 当时我爸的意思是,在外面创业不如回家乡创业。"
回乡创业,说得轻松,但具体做什么让小夫妻俩想了很久。偶然一次,潘晓丰看到新闻报道蚕丝被存在质量问题,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盛泽纺织业历史悠久,作为盛泽人的我也深受熏陶,要是我做,质量肯定过关。"2013 年,潘晓丰和张喜兰先在溪南村开了一个小作坊,请当地懂得古九法制蚕丝被的阿婆来拉丝制作。几年间,小作坊升级成了车间,车间又变成了工厂。2019 年,夫妻俩注册成立了苏州市蚕丝匠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订单也从本地辐射到了北京、广州、吉林、上海、安徽等地。
△抽丝
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慈善公益却一直是 " 蚕丝匠 " 的企业文化之一。潘晓丰成立 " 爱心公益基金 ",创建 " 半条被子的温暖 " 公益品牌,积极参与吴江区结对印江帮扶工作,连续两年捐赠蚕丝被 200 余条,各类书籍 300 余套。
在苏州,像潘晓丰这样的退役军人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苏州市退役军人创办企业 2100 余家,退役军人注册工商个体户 2400 余家,涉及传统产业、高新科技企业、互联网行业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