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2-02
深晚书评|晚清社会最准确,也最生动的透视——评《中国切片,1900》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900 年,庚子年。

是清朝第 11 位皇帝光绪即位的第 26 年,到这一年,清朝入关已经 256 年,而大清则存续了 264 年。

当时的谁都不会想到,仅仅 11 年后,大清王朝就迅速土崩瓦解,顷刻间成为一堆瓦砾。

变数来得太快,大有猝不及防之感。实际上,大清 1911 年结的果,早在 1900 年就发了芽,甚至更早。孙中山就认为," 当外国人劫掠了京城,亵渎了神明,皇权的威信扫地以尽,位于北京中心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宫遭到侵略铁蹄的蹂躏的时候,变革的时机就在成熟了 "," 八国联军之破北京,清后、帝之出走,议和之赔款九万万两而后,则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

要说清 " 外国人劫掠了京城 "" 清后、帝之出走 ",不得不从义和团运动说起:19 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的山东和直隶,兴起了一股 " 练拳 " 之风,拳民以 " 顺清灭洋 "" 扶清灭洋 "" 助清灭洋 " 为口号,要将 " 一概鬼子全杀尽 ",对一切与 " 洋 " 有关的物事,极端仇视。

在反洋的同时,他们又极端本土化,明清两代官府严禁秘密宗教,因此,带有本土秘密宗教色彩的义和团便与中国民间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在义和团所尊崇的神袛中,关公、张飞、赵云、黄飞虎、二郎神、姜子牙,甚至孙悟空、猪八戒都赫然在列。他们也常常会请这些神仙下凡,附体于其身,以帮助他们治病祛灾、撒豆成兵 ……

这些在今人看来甚为荒唐的举动,在当时的清王朝却有极大的拥趸,从中央到地方,很多朝廷高官都参与进来,纷纷支持义和团,中央的代表人物有载漪、刚毅、徐桐、崇绮、启秀等,地方则为先后担任过山东巡抚的李秉恒、张汝梅和毓贤。

他们的出发点除了爱朝廷,认为几十年来洋人欺人太甚,想借机把洋人全部消灭杀光外,也有自己的私利,如载漪,慈禧曾打算废掉光绪帝,立载漪的儿子溥隽为帝,但由于洋人反对,一直未能成行,故而怀恨在心,想乘机将绊脚石拿掉。

当然,在清王朝上下,主张镇压义和团的也不在少数,中央主要有光绪帝、军机大臣荣禄、庆亲王奕劻、袁昶、许景澄等,地方有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袁世凯等,他们是坚定的主剿派。

当义和团于 1900 年春夏进入涿州,逼近京津,致使当地政府瘫痪时,对其是剿是抚,起初没有定论,直隶总督裕禄就曾派兵前往镇压,而刑部尚书赵舒翘在上书中明言 " 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 "" 因势利导 ",尚不知义和团神功是否奏效的慈禧于是派赵舒翘前往涿州打探虚实。

赵舒翘前脚刚走,深怕他动摇的刚毅后脚赶紧跟上,亲自前往涿州为义和团打气。义和团的骗人把戏实际上并不高明,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只一天,赵舒翘就知道了义和团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他更知道朝廷中谁说了算、那位幕后握有权柄的人——慈禧想听什么,于是在回京复命时,含糊其辞,说自己亲眼见识了义和团的种种法术。

得此复命,慈禧以为义和团的神功可以依恃,最终下定决心招抚义和团并与洋人对抗。

有了政府的支持,义和团肆无忌惮,迅速朝着更加非理性、更加暴力的方向发展,对洋人和教民,无论老幼,视如寇仇,见之即杀,甚至对有的教民劐膛挖心。

义和团运动实际上早已挣脱了朝廷的控制,结结实实地成了暴民之乱,只要是有宿怨的,都会被对方诬为 " 二毛子 ",借机寻私仇。那些稍微富裕之家,也会被义和团看重,借机抢掠。

到后来,不光平民,就连京城的官宦之家也难逃祸患:军机大臣荣禄和王文韶的府邸悉数被焚,尚书徐用仪家被抢掠一空,尚书立山家被焚劫一空,副都统庆恒德家属皆被杀死。更吊诡的是,支持义和团的贝子溥伦的府邸也没有幸免,曾写对联高度赞扬义和团大师兄的大学士徐桐家被劫掠,吓得徐桐 " 长跪团匪头目之前,始免一死 ",但房屋家什却难逃一炬。

列强本来还将希望寄托在清政府身上,期望清政府能够镇压义和团,但后来发现事态已经失控时,便以 " 保护使馆 " 为名组成了一支联军,乘火车从天津向北京出发。

得到的消息慈禧立马命直隶总督裕禄以武力拦截,一番激战后,大沽炮台失守。眼见正规军抵不过洋兵,想到义和团撒豆成兵,慈禧决定招抚义和团抗击洋人。

就在这时,慈禧接到了洋人的照会,其中有一条是令皇太后归政,光绪重新掌权。慈禧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归政二字,如今列强公然干涉内政,岂不令人气愤。至于这份来路不明的照会的真伪,她哪有心思辨别?在第四次御前会议上,当对慈禧的主战内阁学士联元明确表示反对时,慈禧勃然大怒,严加痛斥。一旁的光绪看不下去,立即下坐,拉着曾担任过多年驻外公使而今的总理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许景澄的手,让他分析是和是战,当许景澄说到 " 国际交涉上,亦罕有此种成案,不能不格外审慎 " 时,光绪自知无法改变慈禧的决心,不禁悲从中来,拉着许景澄的手哭泣不止,许景澄也涕泣不止,一旁的太常寺卿袁昶也是反战派,禁不止涕泣起来,慈禧见此,益发恼怒,厉声斥责:" 这算什么体统?"

最终清廷决定向列强开战,主和的许景澄、袁昶、徐用仪、立山和联元五人被处死。之后的事情便是孙中山所说的 " 外国人劫掠了京城 "" 清后、帝之出走 "。

袁昶在行刑前,曾对监刑的刑部侍郎、徐桐之子徐承煜说:" 勉为之,吾待公于地下矣。"

果然,慈禧还在西逃途中,就开始与列强议和起来,并下令追究义和团和主战派的责任。这时的慈禧完全没了主战时的威风,开始甩锅,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完全是一副受了手下小人蒙蔽的委屈样:" 这都是刚毅、赵舒翘误国,实在死有余辜 …… 你想他们两人,都是国家倚重的大臣,办事如此糊涂,余外的王公大臣们,又都是一起儿敦迫着我,要与洋人拼命的,教我一个人,如何拿得定主意呢?"

主战的大臣们成了祸首,为此,他们不得不付出 " 应有 " 的代价:庄亲王载勋被赐自尽,山西巡抚毓贤被即行正法,刚毅本应斩立决,因已病故免其置议,启秀、徐承煜即行正法,载漪、载澜被发往新疆,徐桐、李秉衡因已临难自尽故免其置议,左都御使英年被赐自尽,赵舒翘也被赐自尽。共惩处各级官绅 100 多人。

袁昶的话言犹在耳,袁昶被杀不到半年,徐承煜、赵舒翘等也被杀。下令杀他们的是同一人——慈禧太后,这就是皇权专制社会君臣关系的真实写照:因同一件事,相反立场的人都没有好下场,都难逃一死。

也是在义和团运动中,经济上崛起和新社会阶层不断壮大的东南地区,开始脱离中央集权。

在朝廷与各国正式宣战之前,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地方大员自知难以挽回大局,便开始筹划旨在 " 保境安民 " 为主的 " 东南互保 ",当朝廷要求他们 " 联络一气保疆土 " 和 " 招义民御侮 " 的时候,他们竟以东南无义和团为由,没有执行宣战谕旨,而主战的慈禧不但没有责备,反而称赞 " 互保 " 是 " 老成谋国之道 ",当最终朝廷与列强议和成功后,无论是主战派和主和派都受到了惩罚,东南互保的核心人物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却大受表彰,各有封赏。

" 东南互保这种半独立状况能够成局,与清王朝权力下移,督抚权力空前增大、汉族督抚人数空前增多,东南绅商崛起积极参与政治,等等,密切相关。东南互保,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隐喻了十一年后的辛亥革命模式:武昌首义,当地绅商立即支持,东南士绅纷纷响应,故而一些汉人总督、巡抚,倒向革命,宣告本省独立。"

中国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员雷颐先生在其新著《中国切片,1900》中这样评价 " 东南互保 "。本书名为 " 切片 ",顾名思义,是对 1900 年的中国历史 " 切其一片 ",希图通过对一片的病理分析,来透视晚清衰亡的历史。除了对 1900 年最重要的大事件义和团运动做了细致的梳理外,雷先生还刻画了山雨欲来之时上层官员的群像:如艰难抉择的张之洞、风口浪尖的李鸿章、憨直的裕禄,以及精明强干的袁世凯等,在王朝气数将尽之时,精明的朝廷大员们是否已经判明风向?他们对时局如何把握,如何艰难行事,又如何在夹缝中一息尚存?而中央朝廷对危机来临时,又是怎样应对?怎样一步步将绳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并亲手勒紧,这些都是雷先生这本书的重点之所在。

对于新崛起的绅商阶层,如经元善、张謇、容闳、郑观应、盛宣怀等,雷先生认为:" 这支力量迅速改变、重塑了清末社会的势力格局。经过 1900 年的锻炼和考验,他们更加成熟 …… 在未来的十年,其作用越来越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

本书虽然不是整部的晚清社会史,但其中所选取的大大小小的人物、与大大小小的事件从上到下,极具代表性,是晚清社会最准确,也最生动的透视。

《中国切片,1900》

雷颐 著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11 月

特约撰稿 李占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