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 日下午,福田区 AI 赋能教育交流分享会暨 AI 赋能教学实验学校联盟成立大会在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举行,进一步推进福田 AI 赋能教育发展示范区建设,引领福田教育信息化迈向 3.0 体系,促进区域智能教育整体跨越发展。
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曹晓明,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郭其俊及杨春生、余小琳、梁昊等专家和相关负责人出席大会。福田区各中小学校长、区教科院全体教研员、AI 赋能教学实验学校联盟成员和教学实验项目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共 200 余人参会。大会由福田区教科院副院长杨春生主持。
本次会议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文件精神为指导,旨在展示《福田区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 ( 2019-2020 年 ) 实施方案》落地实施的阶段性成果,为未来福田区 AI 赋能教育的发展和路径指明方向,加快推动福田区 AI 赋能教育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深圳智能教育的典范区。
据了解,早在 2016 年,福田区就提出 AI 赋能教育发展的目标,作为深圳中心城区,在智慧城区的建设上,福田的基础教育也先行先试。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表示,福田区教育的发展从数字化、网络化,到智慧化、智能化,在教学服务、学校运维、智能课程、监测评价、治理创新等方面都需要人工智能的助力。" 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深圳首善之区的福田,我们在 AI 赋能教育方面要先行,要把福田建设成为‘ AI ’赋能教育发展的示范区。"
福田 AI 赋能教学实验学校联盟成立
推动 AI 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会上,杨春生宣读了 AI 赋能教育实验学校联盟名单,郭其俊和曹晓明为 17 所联盟学校授牌,区教科院课程部负责人张玉彬宣读《福田区 AI 赋能教学实验联盟章程》。福田区 AI 赋能教学实验学校联盟的成立,将为学校、教师搭建了合作交流、携手共进的平台,是推动福田区 AI 赋能教育往前迈步的重要抓手。
随后,福田区下沙小学、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三所学校作为 AI 赋能教育实验学校的代表,分别以学校开展 AI 赋能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为例,向与会嘉宾分享了经验和成果。
下沙小学校长杜丛英提出以开放心态拥抱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性,并结合学校实践与发展,分享了 AI 赋能教学的独特方式。杜丛英介绍学校结合自身区位特点与办学定位,探索 "AI 赋能教育 " 背景下适合学校的个性化互助性策略和路径,为城中村孩子构建高智能、全覆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环境,她还重点介绍了学校 " 智能 + 校园 " 建设的五个项目:" 智能 + 校园 " 基础环境提升项目、" 智能 + 校园 " 数据生态体系构建项目、"5G+ 儿童科技创新学院 " 建设项目、"AI+ 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 建设项目、AI+ 智能足球训练系统建设项目等。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鲁江从全球疫情的大背景出发,阐述了后疫情时代中 AI 技术对学校教育生态重构的突出作用,并分享了学校 AI 建设的路径。鲁江提出,学校教育的突围之路要从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入手,颠覆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模式,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促进实体学校与虚拟学校相互交融,促进线上线下学习相互补充,积极探索无围墙学校、无时限学习、无边界课程、无校籍老师、无学籍学生的学校教育新样态,推动学校教育结构性的突破,加快传统学校向未来学校转型,以更好地应对未来世界发生的变化。
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副校长詹翔就 AI 赋能教育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介绍了学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带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发展路径。他重点介绍了福外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项目研究,开启 " 教与学方式转变 " 的二次革命,利用 " 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超强交互等技术,针对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探索教育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构建有效的支撑环境和新教育体系,从而建构新的课堂模式。
曹晓明:
面对新技术,教育者要主动求 " 变 "
据了解,在本次会议前,福田区教科院联合人工智能、教育、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对开展 AI 实践的学校进行了走访调研,并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在 AI 赋能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会议现场,深圳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曹晓明结合前期的调研情况,以《变革与融通: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发展 》为题作了微讲座。
曹晓明指出,人工智能为教育赋 " 能 ",要赋的就是 " 人之所不能 "。新技术的出现,正在为教育带来无限可能,如使用机器人充当助教、收集学生表情数据分析课堂效果、建立云自习室、机器人阅卷等。面对新技术,教育者要谋 " 变 ",于此,他提出若干建议: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 " 武装 ",做到全员实现信息素养的多维提升,即掌握多项信息技能,利用大量信息工具、资源服务自身教学,同时革新教育思维,将 " 用户思维 "" 极简思维 "" 流量思维 " 等互联网思维化融入到教学中,化 " 危机 " 为 " 契机 ";其次,在空间上 " 武装 ",打造数据驱动的智慧教育体系,从顶层设计上打造智能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环境支撑,推动 " 智能 + 校园 ",如 AI+ 教学、AI+ 管理、AI+ 教研、AI+ 家校沟通等。
同时,在技术运用到教育场域的过程中,曹晓明也特别提醒要注意两点:第一,技术的发展是为人服务的,技术的使用需以 " 人 " 为本位;第二,技术融入校园,需要有合适的场景,目前 AI 和 5G 的应用场景还在摸索阶段。而福田的此次探索,正在为教育者寻找合适场景、形成稳定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先行示范,提升效能
以 AI 助推福田打造 " 学有优教 " 高地
会议最后,田洪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的革命引领着教育的变革,福田教育人要先行一步,敢于超越,要从 " 跟上时代 " 到 " 引领时代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推动科学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效能,打造未来教育的新样态,为国家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
据了解,福田 2019 年在全市率先发布《深圳市福田区人工智能促进区域教育整体提升行动纲要》,提出以 " 十二项建设工程 " 为重点目标,包括区域教育智能化基础环境建设工程、福田 " 教育大脑 " 创建工程、AI 大厦建设工程等,该项整体提升行动将涉及创建区域智能化教育环境、赋能型教与学新范式、全体系人工智能课程等,以促进教育技术装备迭代升级,实现区域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蓝图已经绘制,具体怎么实施?田洪明表示,福田 AI 赋能教育将坚持 " 三步走 " 战略,第一步是建赛道,以硬件搭建和基础环境建设为主,启动资源库建设,推动 AI 课程先行;第二步是建范式,以应用赋能、资源供给和教学范式进化为主,把技术、装备、资源都融合到教与学及治理优化之中,构建 AI 赋能教育新生态;第三步是立标杆,以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重构人才培养体系,聚焦提高教育效能。
本次 AI 赋能教学实验联盟成立后,福田区还将组织开展各学科的 AI 赋能教学应用研究,总结和分享优秀案例和经验,为各学校 AI 赋能教学指明方向,推动 AI 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 , 全面提升教育效能,实现区域教育整体水平跃升,打造 " 学有优教 " 高地。
深圳晚报记者 方壮芳 通讯员 颜慧敏 编辑 方壮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