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 一厘米土壤的形成需要 1000 多年的时间,然而垃圾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12 月 5 日,正值第七个世界土壤日,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的 45 名学生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三楼报告厅兴致勃勃地聆听了一场以《看不见的巨人小生物、大功能》为主题的科普讲座。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再加上绘声绘色的讲解,带领小朋友们认识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讲座现场
" 土壤不仅仅是泥土,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脚下的土壤中还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虽然我们肉眼看不见,但这些微小的生物其实是巨人。地球上的微生物体重达到 930 亿吨,是人类总体重的 1550 倍。" 讲座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贾仲君说,土壤是地球的活皮肤,正是由于土壤生物的存在,土壤才能像生命一样充满活力。
一幅幅生动的图片、有趣的解说、频繁的互动,随着讲座的深入,土壤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坚硬的岩石在日积月累的风化作用下形成土母质。接下来,这些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土壤。1 厘米土壤的形成需要 1000 多年的时间。" 贾仲君说,衣食住行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前提,而我们的食物离不开土壤。但是,人类生产的垃圾会挤占宝贵的土地资源。
△ 学生们在参观标本馆
学生们纷纷好奇地问,垃圾进入土壤后会发生什么?" 土壤中空气约占 20%-30%,矿物质占 45%,水分占 20%-30%,剩下约 5% 是有机物。" 贾仲君解释说,垃圾进入土壤后会导致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空气区域被挤占、水分逐渐减少。
" 保护土壤就是保护土壤结构,保护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有效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消耗。" 贾仲君表示,垃圾分类可以有效促进垃圾减量,保护土壤资源。
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五年级学生陈熙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听取了这次的讲座,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因为垃圾分类对保护土壤非常重要。"
△ 科普工作者为学生们赠送绘本《土壤生物多样性你知道吗?》
除了聆听干货满满的讲座,学生们还参观了标本馆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图片展览,认识到我们脚下的土壤是一个充满生命的世界。此外,科普工作者还为学生们赠送了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为世界土壤日撰写的绘本—《土壤生物多样性你知道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