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2-05
南京都市圈走过20年再扩容,苏皖九市党政一把手共商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12 月 5 日,江苏、安徽两省九市党政一把手齐聚镇江,召开了 2020 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章程(修订稿)》,宣布吸纳常州市溧阳市、金坛区加入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是全国都市圈先行者,如今已走过二十年,此次东扩,让都市圈地理版图更大,囊括了苏皖两省九市。

" 最令人振奋的是走在前列的务实成果,到 2019 年,都市圈的 GDP 总量约 4 万亿元,我们以占全国 0.7% 的土地面积、2.5% 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占全国 4.0% 的经济总量。"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表示,南京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龙头城市,将切实扛起责任担当、带头加强协作,更好地支撑都市圈提档升级、更多地惠及兄弟城市高质量发展。

△ 南京都市圈示意图,常州市溧阳市、金坛区加入。南京市发改委供图

南京都市圈向东扩容

本届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最令人瞩目的成果就是扩容。

会议审议通过了《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章程(修订稿)》,宣布吸纳常州市溧阳市、金坛区加入都市圈。至此,南京都市圈版图扩至 "4+4+2" 格局,即江苏省的宁镇扬淮 4 市、安徽省的芜、马、滁、宣 4 市和溧阳、金坛 2 个地区。

据悉,2019 年,南京都市圈 "4+4+2"10 个地区的 GDP 总量约 4 万亿元,以占全国 0.7% 的土地面积、2.5% 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占全国 4.0% 的经济总量,其中南京经济实力在今年挤进了全国前十。

溧阳、金坛正式入圈,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会上两地领导皆流露出欣喜之情。

" 感谢各位对金坛发展的关心。" 常州市金坛区委书记狄志强表示,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新成员,金坛将认真落实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章程的各项规定,积极履行自身职责,扮好南京都市圈现代建设和新格局构建的推动者。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溧阳市代市长叶明华也对未来溧阳融入南京都市圈打出了 " 三张牌 ":做好生态、实现交通上的互联互通,以及围绕南京都市圈做好民生共享事项。

作为圈内最高规格的联席会议,两省九市市委书记和市长齐聚一堂,都为南京都市圈建设带来了实打实的礼物。

会上,圈友先后签订了《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框架协议》《共建宁淮宣生态经济带框架协议》《宁马城际共建合作协议》《南京都市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等 12 个项目,聚焦轨道交通、集成电路产业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气污染防治、市场监管、法律服务等关键性领域的都市圈内一体化发展。

镇江市人社局副局长崔海柱介绍,《南京都市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涵盖了人社部门涉及的大部分业务,包括就业服务一体化、劳动关系和谐建设、工伤及劳动能力鉴定、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劳动关系转移接续等核心内容,对镇江进一步的发展、便民惠企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 比如南京都市圈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异地委托、协同办理,可有效解决工伤认定调查核实以及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异地往返、耗时耗力的问题,切实为南京都市圈区域城市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崔海柱说。

此外,据南京市常务副市长杨学鹏介绍,联席会议提出建立健全南京都市圈联合督查机制。据了解,该联合督查机制是通过都市圈秘书群,各城市督查办、工作牵头部门、具体责任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联动、横向配合、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联合督查机制,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都市圈先行者走过 20 年

南京都市圈是全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者,至今已经走过 20 个年头。

2000 年,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南京都市圈的初步构想。2002 年,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 6 个城市共同编制了国内第一个南京都市圈规划。

" 我们是全国最早将‘都市圈’概念用于规划编制实践。"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表示,今年在疫情联防联控,推动产业协同复工上,都市圈一体化的优势充分彰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早前印发的《2020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要大力推进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支持南京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对南京都市圈给予了充分肯定。

现实中,跨省跨市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存在诸多障碍,其中圈内城市的沟通协调机制至关重要。南京早在 2002 年就开始尝试建立都市圈协调机制,至 2013 年左右,成立南京都市圈发展联盟,并将包括安徽在内的周边 8 个城市组成一个跨省的决策、协调和执行三层运作机制。此次举办的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是该机制中最核心一环,定期举行,为南京都市圈最高决策机构。

"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 张敬华表示。据了解,这份规划描绘了都市圈未来的 " 发展蓝图 ":到 2022 年,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 1 小时通达,基本形成 " 轨道上的都市圈 " 网络化格局,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升," 不见面审批 " 等 " 放管服 " 改革在都市圈全面推广。到 2035 年,南京都市圈将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再出发

此次会议为南京都市圈未来工作制定了方向,涉及六大方面。

一是共同强化规划引领。积极推动南京都市圈规划报批,提升南京都市圈空间协同治理水平,做好宁镇扬、宁马滁等城际功能和空间布局协同。扎实推进仙林—宝华、金牛湖—天长、 淮安—宝应、溧水—溧阳(上兴)、苏皖合作示范区(溧阳—郎 溪—广德)等地区空间协同。支持宁淮特别合作区等 " 飞地 " 开展空间规划协调。

二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 " 米 " 字形高铁网建设,比如:推动南京北站、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宁滁蚌(亳)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及推动实施宁扬城 际铁路、宁马城际铁路、宁滁城际铁路、南京都市圈环线高速 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等。

三是加强产业创新协同。强化区域创新政策协同,深化 " 长三角科创圈 " 建设。继续推动跨界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抓住宁淮特别合作区建设省级 " 南北共建园区创新试点 " 的契机,打造都市圈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典范。实质化推进 G312 宁镇产业创新走廊,推动宁镇扬同城化。

四是扎实推动绿色发展。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

五是促进公共服务普惠均衡。探索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贷和社保、公交、文化体育等领域 " 一卡通 " 全覆盖。推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等。

六是建立健全都市圈联合督查机制。围绕都市圈党政联席 会议的重要决策部署,聚焦当前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重要事项、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建立健全都市圈联合督查机制。

" 我们建议在都市圈 8+2 成员之间探索建立联合督查制度,定期开展工作督查、跟踪落实推进。要协同优化合作机制。" 张敬华表示,南京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龙头城市,将切实扛起责任担当、带头加强协作,更好地支撑都市圈提档升级、更多地惠及兄弟城市高质量发展。

现代快报讯+ZAKER 南京记者 熊平平 曹德伟 周明 / 文 马镇丹 / 摄

相关标签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