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5 日至 6 日," 诗 • 缘丨致敬大师《掬水月在手》江苏四市联动观影活动 " 走进无锡。来自江南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市人民医院、无锡经济开发区太湖街道、滨湖区蠡湖街道等社会各界、各年龄层的 1000 余位影迷走进影院,在中国诗词大师叶嘉莹先生的诗词人生里度过了一个别样的 " 诗意周末 "。
《掬水月在手》江苏四市联动观影活动 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江苏省电影局、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诗词协会指导,现代快报 + · ZAKER 南京、淮安市文旅集团主办,江苏运河之都文化创意传播有限公司、江苏文脉工作室、凤凰读书会、凤凰书苑、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承办,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传统文化爱好者赞电影:处处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 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一生的苦难,与其在诗词上的成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电影中清冷的雪景、湖面,都像一幅山水画,最后一个章节名字的’留白’,也是给观众空间,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叶嘉莹,这个电影的结构、画面和音乐,处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
无锡市滨湖区蠡园开发区(蠡园街道)隐秀苑社区居民许大伟今年五十多岁,是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去年还出版了个人诗集《在田野里呼吸》,收录了七八十首个人工作之余所作现代诗。得知《掬水月在手》江苏四市联动观影活动后,他第一时间就联系报名、求票,看完后更是直言:" 电影很’中国’,我要理理思绪,写一篇观后感。"
" 叶嘉莹就是传统文化的化身,她身上的弱德之美、平淡之心,让人钦佩,更让人羡慕!" 许大伟表示,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人在欲望驱使下奔波、焦虑、功利,看这部电影能让人静下来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多一份理性、多一份诗意、多一份平静,也许更能收获内心的平和和幸福。
江南大学师生电影院里设 " 第二课堂 "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校聘副教授张宇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国学社、边界文学社的大学生以 " 第二课堂 " 的形式,参与 " 诗 • 缘丨致敬大师《掬水月在手》江苏四市联动观影活动 " 活动。电影前,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校聘副教授张宇,就中国诗词大师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作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好欣赏电影。
观影结束后,江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 17 级学生李雪飞表示:" 这虽然是一部纪录片,但画面很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背景音乐的吟唱也很别致,整个电影代入感很强,两个小时的电影看完觉得不乏味、很尽兴。"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姚剑英也观看了该部电影。她表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值得看第二遍、第三遍。通过这部电影,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更好地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同时也能从叶嘉莹先生身上学习到一种价值观,对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坚守,对外界事物的平常心、淡然处之。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陈敏 / 文 尤力庭 / 图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