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2-16
一碗擂茶丨青山绿水间寻初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一壶擂茶,搭配花生、炸虾片、魔芋条等茶点 …… 来福建三明将乐,当地的客家擂茶一定不能错过。常口邱姐擂茶馆就是网红打卡地之一。

△邱彩立(右)在做擂茶

今年十一,常口邱姐擂茶馆在将乐文博小镇开业。邱姐邱彩立今年 58 岁,是将乐县常口村村民。她家的擂茶远近闻名,很多人慕名而来,这还得从 1997 年说起。

△常口邱姐擂茶馆

1997 年 4 月 11 日上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常口村调研。在村民邱彩立的家中与大家一起喝擂茶、话家常。

" 当天上午,总书记来到我家,我拿出擂茶招待他。"20 多年前的这一幕,邱彩立依然记忆犹新。擂茶是将乐三绝之一,家家户户都有擂钵和擂棍。做擂茶招待客人,是当地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礼节。

在邱彩立的印象中,总书记很亲切、很随和,一点架子也没有。" 总书记询问了我家有几口人、小孩子有没有读书、生活条件怎么样等,还叮嘱说要勤劳致富、重视教育、团结邻里,这些后来都写进了我们村的村规民约。"

△墙上挂着 " 勤劳致富 " 的牌匾

当年这一幕的照片,如今还挂在邱彩立家的墙上。照片的对面,则挂着 " 勤劳致富 " 四个字的牌匾。而这正是当地村民这些年的生活写照。

△村口的村规碑

当年的常口村,被称为 " 三无村 ":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幢新房子,没有一盏能亮的路灯。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 2000 元,村集体年收入不足 3 万元。邱彩立当年就在家务农,种植早芋。

△常口村对面蜿蜒流淌的金溪、连绵起伏的青山

习近平在常口村调研时,和乡亲们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山水,他殷殷叮嘱:"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

殷殷嘱托,让常口村的发展有了方向。

当年,曾有一家木筷厂看中了村口对面的那片树林,差不多可以卖到 20 万元。这对于村集体年收入不足 3 万元的常口村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一番嘱托,点醒了常口村人。经过几次开会研究,大家集体决定 " 不卖 "," 不能砸了子孙后代的‘生态碗’ "。

△如今的常口村干净整洁,出门就是花园

" 当年我们如果卖了,现在的山肯定是光秃秃的了,可能需要花费万倍的 20 万才能种上去。这正对应了‘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这句话的意义和深度。"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林顺坦言。

20 多年来,守着青山绿水,村民们吃起了 " 生态饭 ":打造学生课外研学基地、千亩清语脐橙种植基地、云衢山漂流二期项目、" 两山学堂 "…… 家门口的青山绿水正在变为金山银山。

千亩清语脐橙种植基地里,就有邱彩立家的 3 亩地。2019 年,常口村流转近 700 亩集体土地,引入江西农业企业种植可追溯的脐橙,这样一来,每年可为村里新增收入近百万元。

2019 年 3 月 10 日,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张林顺发言说:" 总书记,1997 年 4 月 11 日上午,您来到我们常口村,到村民家中,和大家一起喝擂茶、拉家常 ……"

几句话,唤起了总书记与常口村村民的一段专属记忆:" 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 ? 还有芝麻、茶叶、橘皮 ……"

△常口邱姐擂茶馆

" 总书记那么忙,还想着我们这小小的一碗擂茶,很感动。" 土地流转后,邱彩立和丈夫蒋张生在文博小镇开起了擂茶馆,一壶擂茶 20 块钱,清香可口,很受欢迎。邱彩立盼望着总书记有空能再来常口,喝一碗她做的擂茶。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徐红艳 常毅 鹿伟 / 文 刘畅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