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杜雪迎 文 / 摄)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环保问题,也是生态环境部门着力解决的治理议题。12 月 8 日下午,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主办的 2020 江苏省第五次 " 金环 " 对话会举行。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这场对话会,既是一场总结会,晒出了今年以来江苏环境质量及 " 十三五 " 期间全省绿色金融发展成绩单,同时也是一场问题交办会,生态环境部门、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家齐聚一堂,面对面交流。企业关心的环保问题,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答疑解惑。
△ 对话会现场
今年江苏水和大气质量为 " 十三五 " 以来最佳
距离 2020 年结束还有 20 多天,污染攻坚战也进入倒计时。对话会现场,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志鹏首先晒出了今年以来全省环境质量 " 成绩单 "。
他说,截至今年 11 月底,江苏全年平均 PM2.5 为 35 微克 / 立方米,比去年同期降了 14.6 个百分点,优良率改善到了 82.5%,比去年同期升了 10.7 个百分点;104 个国考断面,优良水的比例达到了 82.7%,比去年提高了 4.8 个百分点。
这样一份成绩单,也是 " 十三五 " 以来全省大气和水质量的最好水平。
此外,在长江大保护上,江苏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长江干流 10 个国考断面的水质已经连续三年稳定达到二类。" 二类是什么概念?饮用水水源的标准是三类,就是比饮用水水源水质还要高。"
" 现在距离年底还有 20 多天,我们会毫不放松地抓好剩下来的每一天。" 陈志鹏现场表示,有信心打赢污染攻坚战,圆满完成 " 十三五 " 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和任务。
他还现场邀请参会企业踊跃提问," 今天这个机会特别难得,我希望企业界的朋友,还有线上的朋友,都可以跟我们交流,我们会毫无保留地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率先破题环保融资,江苏绿色金融硕果累累
优秀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 十三五 " 期间,江苏成功举办 4 次 " 金环 " 对话会,深入开展沟通交流,激励引导金融资本进入生态环境领域,在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长江生态修复、强化金融支撑、服务民营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格局。
金环对话精准对接环保融资需求。2018 年,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 33 条具体举措,这成为首个覆盖全省的整体化、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文件。同时,加强与国开行江苏省分行合作,共同编制《江苏省长江保护修复融资规划》,聚焦生态保护修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三大领域,与各级政府共同谋划,策划形成了十大工程、997 个项目,总投资 2242.2 亿元。
创新扶持绿色奖补助力企业发展。对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两年内每年贴息 30%;对符合条件的投保环责险的企业,按实缴保费的 40% 给予补贴;对成功上市的绿色企业,一次性奖励 200 万元。该项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已累计发放绿色金融奖补资金 7034.05 万元,扶持了 2 项绿色担保、12 支绿色债券、28 家绿色上市公司、4131 家环责险投保企业,有力促进了全省绿色产业企业加速发展。
2018 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推出 " 环保贷 " 绿色金融产品,通过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环保项目提供融资担保,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自实施以来," 环保贷 " 累计投放贷款 151.96 亿元,支持 268 个生态环保类项目建设运营。
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在江苏大地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 2019 年底,江苏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 11622.1 亿元,同比增长 26.2%;江苏省绿色债券共发行 23 只,占全国绿色债券发行数的 11.4%;绿色债券发行额 221.04 亿元,占全国绿色债券发行额的 7.56%。江苏省绿色产业上市公司共 124 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重为 28.9%,总市值约为 1.2 万亿元,占省内全部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30.8%。
企业现场提问,环保部门当面解答
" 基层执法频次能否减少一些,给企业减减负?"" 企业工程项目如果在建设过程发生了工艺变化,环评必须重新编制报批吗?" 与前几次 " 金环 " 对话会不同,当天的对话会上,企业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和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负责人来到台上,面对面就坐,共同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今年 8 月 28 日,中天绿色精品钢示范工程项目在南通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江苏省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重点示范项目。现场,中天钢铁董事局副主席、副总裁高一平表示,该项目的顺利开工,与生态环境部门的高效环评分不开。不过,他也有个疑惑," 建设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技术或工艺变化问题,是否意味着项目要整体重新环评?" 他担心,这样可能会耽误工程进度。
对此,陈志鹏回应说,这也是企业通常会遇到的问题。" 环评法规定,不是所有的变化都要重新编环评、报批,只要把变化内容纳入到投产以后的竣工验收中即可。" 他进一步解释说,一般的变化不会影响投产,只有比较重大的变化,比如性质、规模、工艺等发生变化,才要重新编织环评报批。" 具体问题可与当地环保部门对接,首先判断是否为重大变化。如果要重新编织报告书,也可以走绿色通道,时间上快一点。"
此次对话会前,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韩平还专门进行了一次调研。他发现,在一些工业园区,由于企业单独建设污水预处理设施,不仅成本高昂,且会产生大量的污泥,不经济且会产生大量固废。他建议环保部门加强末端管理,比如,可以在园区建立共享的污水预处理设施。
" 这个问题比较普遍,苏南不少印染企业也有同样的问题。一个园区共建一个污水预处理设施,经济成本上都是划得来的。" 陈志鹏说,目前根据现有的印染企业污水排放规定,污水出企业排放有一定标准。所以,如果企业不处理,直接排到共建的污水处理设施,与现行规定是有冲突的。不过,他也表示,目前江苏正在开展产业园区综合改革试点,可以把共建污水预处理设施纳入试点范围,先看看效果,生态环境部门也会根据试点结果尽快向生态环境部进行汇报,以进促进相关规定的改进与完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