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2-10
4年走访117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庭,南京晓庄学院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口述史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童莉 记者 仲茜 / 文 赵杰 / 摄)在南京晓庄学院,有这样一群大学生志愿者,4 年来,他们相继走访了 117 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庭,搜集大屠杀历史物证和资料,记录幸存者的口述史,并汇编成册。12 月 10 日,在 2020 年国家公祭日前夕,这支志愿者团队特别制作了 " 血与泪的控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受害家庭口述史展 ",展呈在校图书馆一楼,让更多同学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深切表达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哀悼。

走访幸存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记录

2017 年 4 月,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 16 名志愿者参与了 " 南京大屠杀 300 户家庭受害研究 " 调查寻访活动。该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 " 抗日战争研究工程 " 专项《基于微观史学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子课题,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任首席专家。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和寒暑假,从江宁大学城到南京的大街小巷,一户一户地走访,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或幸存者后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记录下这些家庭的受害经历,共采访了 86 名幸存者或者亲属。

" 随着时间推移,老人相继离世,调查牵涉家庭成员多,寻访工作难度很大。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记录,许多访谈都成了‘绝笔’。" 志愿者团队指导老师刘眉介绍,后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其中,4 年来,团队共计整理采访录音和采访日记 192 篇,项目报告 30 余万字,口述资料 12.9 万字,音频时长共计 4730 分钟,形成了一套以口述文档为主,录音、调查表和影像图片为辅的口述材料。

6 年开展 3 个项目,志愿者坚持关爱幸存者家庭

" 很多幸存者是独居老人,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每逢过年过节,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也会再次前往老人家中,为老人打扫卫生、送慰问等。" 刘眉老师介绍,在记录口述史后,团队还对大屠杀幸存者家庭进行了生活状况调查记录,并与老人们都保持联系。12 月 8 日,志愿者郭永昊同学与小伙伴们就来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老人的家中。93 岁的艾义英对 3 年前志愿者的到访仍记忆犹新。" 艾奶奶身体还不错,天虽然冷,但她每天都坚持走走路。" 郭永昊和小伙伴计划在今年国家公祭日前,多走访几位大屠杀幸存者。" 很难过的是,这几天一直在联系,但有一些老人已经离世,有一些年事已高,不方便交流。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 73 位。"

△经盛鸿

口述史展开幕当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南京师范大学经盛鸿教授应邀担任嘉宾,现场开设讲座。年过古稀的经盛鸿仍然活跃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第一线。"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仍在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新的史料被发现和运用。" 经盛鸿说," 特别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进来,为弘扬爱国精神,为保留历史记忆,为南京‘和平之城’建设贡献力量。"

据介绍,从 2015 年起,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还与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合作,参与到 " 侵华日军溧水大轰炸 "" 南京大屠杀历史遗迹寻访 " 等项目中,同学们与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合作的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遗迹电子地图 ",被 "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收录,向公众开放查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