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2-10
唐代著名诗人们写给南京的“非著名情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大唐三百年,诗人们为南京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

《登金陵凤凰台》《金陵酒肆留别》《乌衣巷》《台城》《江南春》《泊秦淮》……

南京,是大唐诗人的诗和远方,

是他们心中的打卡圣地,

但凡来了,必须写上几首或者几十首。

李白、刘禹锡、杜牧书写南京的诗,传世千年,今天的我们耳熟能详。

如果说他们的诗是写给南京的 " 著名情诗 ",

那么大唐三百年,还有无数写给南京的 " 非著名情诗 ",

或出自普通作者之手,或出自名家之手。

今天为大家推送六位大唐名家写给南京的 " 非著名情诗 "。

01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上元二年(675 年),王勃来到南京。王勃," 初唐四杰 " 之一,少年天才,诗文俱佳。他的《滕王阁序》流传甚广,其中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更是千古名句。

王勃缘何来到南京?牵连到一桩刑事案件。几年前,王勃因杀死官奴而犯下死罪,且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被贬离中原,前往交趾(今属越南)。

浪荡犯事,连累父亲,对孝子王勃的打击巨大。不久后,他幸遇大赦出狱。父亲却依旧远在交趾。上元二年(675 年)秋,王勃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去探望父亲。先到了淮阴,又到楚州,然后继续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到了白下,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短暂停留南京期间,王勃努力为自己注入能量,以便继续南下交趾。在南京的驿站辞别新结识的友人唐少府(当时对县尉的通称)时,诗人忍不住写下了满怀愁绪。

南下之路还算顺利。但是,归途却遇到灾难。上元三年(676 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他再也无缘路过南京。

02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张九龄

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

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

果下回仙骑,津傍驻彩斿。

凫鹥喧凤管,荷芰斗龙舟。

七子陪诗赋,千人和棹讴。

应言在镐乐,不让横汾秋。

风俗因纾慢,江山成易由。

驹王信不武,孙叔是无谋。

佳气日将歇,霸功谁与修。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否运争三国,康时劣九州。

山虽幕府在,馆岂豫章留。

水淀还相阅,菱歌亦故遒。

雄图不足问,唯想事风流。

张九龄,一代明相。他出生于韶江曲州,也就是今天的广州韶关。他的诗歌名句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家喻户晓。

用今天的话说,张九龄是一个在中央做官的广东人。唐朝的京畿之地,在今天西安、洛阳一带,那时,从京畿到岭南,交通极为不便。就像王勃前往当时的交趾一样,张九龄回老家探个亲,也是车啊马啊轮船啊,交通工具换不停,甚至于步行,往往要耗时数月。

有一阵子,张九龄因为官场不得志,回老家暂时休息。有感于交通不便,他就上报朝廷,要开大庾岭路。经批准后,他亲自当总工程师,到场指路。道路修通后,南北交通状况得到改善。他也因有功再次出仕。

作为工作单位和老家之间的一个文化人打卡地,南京很值得张九龄留恋。《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写的就是张九龄在南京所见。他根据眼前的六朝遗迹,历数六朝史实,感慨万千。

03

《送朱越》

王昌龄

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

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

王昌龄,七绝圣手。他的《芙蓉楼送辛渐》很有名,"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在今天的镇江,为什么要到芙蓉楼送辛渐呢?

原来,辛渐要从这里取道扬州,北上去洛阳。那是开元三十年(742 年)。王昌龄当时担任江宁丞,丞,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副县长。从 740 年到 748 年,王昌龄在江宁前前后后待了八年。在江宁,远离中原,王昌龄事业上很不开心,见不到亲人也不开心。所以,朋友辛渐回洛阳,他依依不舍长亭短亭地送,从南京送到了镇江。好在这两个地方离得不算远。

王昌龄事业不如意,但在江宁期间,凭着这一带的好山好水,他也挺悠哉,一会儿东去太湖打鱼,一会儿南去富春看江,日子就这么过了。

《送朱越》,写的是送别友人朱越。蒋山,就是今天的紫金山,也叫钟山。

04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

(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

杜甫

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

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

内帛擎偏重,宫衣著更香。

淮阴清夜驿,京口渡江航。

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

赐书夸父老,寿酒乐城隍。

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

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杜甫有没有为南京写过诗?这个问题不成问题。

这首诗大概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标题很长,还有题记,把写诗的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给朋友许八。许八,在家里排行老八,是个在京城做官的江宁人。担任的官职是拾遗。有的书里,把这个标题误写成《送许八十遗归江宁觐省》,是弄错了。" 拾遗 " 拾什么呢?把皇帝不了解的民情、军情、宦情,以及皇帝的政策错误和行为错误等 " 遗 " 失的东西 " 拾 " 起来。官不大,但是责任重大。平时公务忙,难得回家。好不容易龙颜大悦,准他回家省亲。许老八高兴,朋友们也替他高兴。于是,你送我送大家送,皆大欢喜地送。杜甫也来送。他跟许八关系好,对许八的家乡江宁也很熟。

" 昔时尝客游此县 ",杜甫以前曾去江宁游玩过,那次,还去姓许的年轻人那里去看过瓦棺寺的维摩图像。

这里的瓦棺寺,指南京城西的瓦官寺。建于东晋年间,寺内有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像,是大画家顾恺之所画,惟妙惟肖,令人赞叹。据说,后来此画曾被移到镇江的甘露寺,晚唐时期则被收藏在长安宫殿内。

杜甫的这首《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写于安史之乱的第四年。此时的诗人,初经离乱,对友人情深义重,诗中也饱含着对昔日曾游玩过的江宁的怀念。

05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皇甫冉是润江丹阳人,也就是今天的镇江人。皇甫冉才高八斗,天宝十五年(756)举进士第一,大历初迁右补阙,深受明相张九龄赏识。他的家乡镇江,离南京很近,皇甫冉写南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首诗的难得之处,在于完全脱开了众多诗人咏古的套路,写的是送朋友去栖霞寺采茶。哪位朋友?大名鼎鼎的陆鸿渐。陆鸿渐,就是茶圣陆羽,鸿渐是他的字。

陆羽是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他一生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叶产制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的品泉鉴水的经验。他曾列庐山康王谷水帘水为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为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扬子江中心的中泠泉(在今镇江)被列为第七。

南京也是陆羽行程表的重要一站。从这首诗看,当时的南京还没有如今这样大规模的茶园,陆羽采茶很辛苦,要爬上山,到了太阳西斜,才采满筐。如果天色太晚,可能还要向山上人家借宿。

06

《南朝》

李商隐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大中十一年(857 年),46 岁的李商隐游于江东(今南京、扬州一带)。他此时任职盐铁推官,这是一个序列极低的职位。当时,盐铁由朝廷垄断经营,并有专门的行政机构实施管理。中晚唐以后,朝廷财政开支浩大,盐铁垄断收入是其重要来源。李商隐的这个职位,虽然卑微,但承担的职责却颇重要。他游历江东,可能就是因为工作关系。

《南朝》一诗中写到了南京的许多古迹,如玄武湖、鸡鸣埭,还提到了诸多前朝典故。

琼树来源于陈后主,南朝陈后主在位时,天天与宾客贵妃游宴,品赏《玉树后庭花》《临江乐》等,史书称 " 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金莲来源于南朝齐后主,他在位时,凿金为莲花贴在地上,让他心爱的潘妃在上面走,并说 " 此步步生莲花也。"

一连几个典故,都讲南朝几位皇帝荒唐奢靡的生活。对历史的兴衰沉浮颇多感叹。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白雁

相关标签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