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9 日,"2020 年度非遗进校园 " 活动 " 走进 " 深圳市光明区田寮小学,为该校学生带来了精彩的 " 抗疫 " 主题非遗展和生动的非遗小课堂手工课。中国结、棉塑非遗项目文化的代表性传承人均做客非遗小课堂现场授课,并手把手指导学生动手制作,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了一番历史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活动收获该校两千多名师生的好评!田寮小学学生携作品合影留念
当天的非遗小课堂活动中,中国结代表性传承人杨林娟和棉塑代表性传承人罗晓琳现场为学生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普及非遗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深层次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杨林娟在课堂上主要教学生们编织寓意吉祥如意,祈保平安的 " 吉祥结 ",通过绾、结、穿、绕、缠等手法,向学生展示编制过程及其要领。罗晓琳为学生讲解了一朵棉花造型成胚,再以针线进行多道复杂工序最终成为棉塑的过程。据悉,棉塑承继了女红文化的精髓,辅以不同装饰的棉塑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风俗、不同地域历史人文的服饰沿革及其独特性,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和观赏价值。杨林娟教学生编织中国结
罗晓琳为学生讲解棉塑技艺
据了解,"2020 年度非遗进校园 " 活动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博物馆(深圳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协办。 " 非遗 " 进校园,让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非遗文化的发展历程,更深刻感受非遗技艺的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学习、传承优秀非遗文化。
相关链接:
杨林娟:从事手编艺术 30 余年,1992 年被邀请到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做绳编手工中国结展示工作。中国结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结饰形状不同,寓意也不同,但中国结的每一种都象征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心愿,体现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
罗晓琳:广东省级非遗棉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多次代表深圳参加省、市及国家级展览并获得了多个不同奖项。曾参与拍制纪录片 << 一朵棉花的故事 >>,编著出版了辅助技能教学的作品《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棉塑》,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传承棉塑技艺。
深圳晚报记者 刘云惠里 通讯员 潘志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