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0-12-14
深晚报道|河源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在‘两个大局’深刻变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东人民的深厚感情。我十分荣幸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温暖、倍觉振奋,倍添信心、倍增干劲。"

▲河源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接受深圳报业集团记者专访。陆颖 摄

12 月 4 日,河源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在接受深圳报业集团 " 续写‘春天的故事’ · 走笔南粤权威访谈 " 全媒体采访组专访时表示,河源将把总书记对广东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劲动力,深刻认识深圳发展之于全省大局、河源发展的重要性,坚持以 " 融湾 " 为 " 纲 "、" 融深 " 为牵引,按照 " 湾区所向、深圳所需、河源所能 " 要求,找准河源市工作与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结合点,在更高起点上推进 " 示范区 "" 排头兵 " 和 " 两个河源 " 建设、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全力以赴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作出河源努力、河源贡献。

同饮东江水 河源与深圳亲缘深厚

河源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地理位置上,河源与广州、深圳及香港的直线距离均在 200 公里以内,是粤东西北唯一同时近距离接受三个国际都市辐射带动的地级市。在历史上,河源与深圳两地同属惠阳地区," 我住东江头,君住东江尾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据统计,河源目前有近 60 万人在深圳工作和生活,河源 60% 以上的企业有着 " 深圳基因 ",两地交往非常密切。2013 年,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以后,不仅给河源带来实实在在的项目和真金白银,更带来开放的理念、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务实高效的作风。

▲河源市区全景图。陈仕平 摄

" 河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深圳几十年如一日的大力支持与倾情帮扶。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肩负起全力以赴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使命。" 丁红都表示,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河源有了 " 天时 ",河源的区位占了 " 地利 ",深圳和河源的深厚渊源占了 " 人和 ",这是河源发展的 " 天赐良机 "。

" 河源要巧借善用深圳改革探索之活力、创新试验之动力,从改革经验借鉴、改革成果共享上‘借船出海’。" 丁红都表示,接下来,河源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河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抢抓 " 双区 " 建设、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和 " 一核一带一区 " 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按照 " 中央要求、广东使命、深圳所需、河源所能 ",把全力以赴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作为大机遇、大文章、大平台抓紧抓实抓好,不断提升产业、生态发展水平,并结合新一轮 " 深调研 " 工作,形成一批务实的调研成果,与编制 " 十四五 " 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河源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坚定四个关键词 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河源与深圳一衣带水、手足情深,2013 年以来又结成全面对口帮扶的关系。在新的发展征程中,河源如何肩负全力以赴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使命?对此,丁红都提出了 " 四个关键词 "。

一是 " 畅通通道 "。丁红都表示,河源将提升连接长江经济带和大内陆的 " 黄金通道 " 优势,全力支持深圳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如大力推进连通深圳方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赣深高铁、梅龙高铁、河惠莞高速公路紫金至惠州段建设,积极配合规划深圳至河源、衔接杭深高铁的高速铁路,助力深圳形成与长三角地区联系的东向新通道等,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借助 " 双区 " 对外联系广泛、专业服务发达的优势,有序组织和鼓励企业抢抓订单、拓展市场,推动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打通融入 " 双区 " 的双向贸易通道,形成与 " 双区 " 深度融合的经贸网络。

二是 " 战略腹地 "。河源将以打造深圳产业转移和扩张发展的首选地为目标,进一步拓展深圳市发展空间。谈起全力打造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战略腹地规划时,丁红都打开了话匣子," 依托深圳大学湾区(河源)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河源将规划建设一批高新技术试验地和成果转化地,同时积极引进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形成‘深圳总部 + 河源基地’‘深圳研发 + 河源生产’产业协作体系。此外,河源会积极参与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全过程,在河源建设灾备中心,为深圳探索数据资源跨境、跨域、跨级融合互通和协同应用提供更多信息数据资源支持。全力推进建设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有序引导深圳现代服务业体系向河源延伸拓展,加强与深圳康养休闲旅游合作共建。"

三是 " 生态屏障 "。丁红都表示,河源将坚决保护好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岭,强化支持深圳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作用。加强深河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推进深河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整治,协同深圳一道筑牢生态屏障。与此同时,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携手深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提到河源的生态环境,丁红都语带自豪," 几天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刚刚公布 2020 年度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地区,河源万绿湖因负氧离子浓度高、环境优良而榜上有名,欢迎深圳市民到河源来呼吸负氧离子浓度高的新鲜空气!"

四是 " 公共服务 "。丁红都表示,河源将全力完善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公共服务。" 从加强民生融通,对标深圳政策体系,推进教育、医疗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万绿湖优质水直供深圳项目建设,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建设一批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方面,成为深圳的‘大农场’‘后花园’‘康养地’。"

打造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 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

从深莞惠一体化到深莞惠经济圈(3+2)协同发展,再到正在规划的深圳都市圈,河源等兄弟城市与深圳的全方位联动越来越紧密。

" 目前,正在编制的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将河源纳入其中,这是河源发展的重大机遇。如何在深圳都市圈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实现互补,是河源正在谋划的一件大事。" 丁红都说,河源正积极参与高标准编制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引领带动,携手深圳及其他兄弟城市共建共育深圳都市圈。

他表示:" 河源将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着力打造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带动城市、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

走进河源市灯塔盆地,紧锣密鼓推进项目建设的场景随处可见:种业小镇、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灯塔盆地分中心、灯塔盆地农高区农业医院、发酵蔬菜产业园、美林油茶、忠信黑蒜 …… 一个个如火如荼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奋进的足音。

▲灯塔盆地田园综合体将老围屋翻新改造,融入人文元素,引进企业打造系列民宿。 陈仕平摄

灯塔盆地位于河源市腹地,总面积 2291 平方公里,是 " 双区 " 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具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 " 支持河源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高区 "。

目前,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管委会(筹)已经挂牌运作,并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河源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把灯塔盆地打造成引领河源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

丁红都告诉记者," 我们将坚定把灯塔盆地作为生态河源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打响‘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把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招牌打得更响、擦得更亮。"

加快 " 融深 "" 融湾 " 质量效益提升,离不开高质量发展。河源把江海联运、综合保税区、市高新区打造成为支撑河源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平台。

丁红都介绍,河源已对这一平台的重点项目进行了系统部署:加快推动东江航道千吨级扩能升级及河源港口建设,与 " 双区 " 实现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稳步推进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系统推进东源县保税物流中心(B 型)投入运营,积极推进龙川县保税物流中心(B 型)申报;推动市高新区充分发挥现代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在加速打造产业新城、科技新城过程中,辐射带动引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档增速。

一条高铁串起沿线丰富资源,创造互联互通无限可能。纳入深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交通 " 硬联通 " 是先导。

" 河源将以高铁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支点、撬动江东新区打造都市经济主战场和未来城市核心,以钓鱼台片区打造‘城市客厅’为支点、撬动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高铁综合枢纽、钓鱼台片区‘双核’联动,高标准建设都市经济带动战略核心载体,辐射带动 3000 多平方公里的现代河源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承接‘双区’城市功能疏解、社会服务延伸。" 丁红都说,随着赣深高铁开通,河源将划时代地进入深圳 1 小时经济圈,深河两市将走得更近、更融合,同时折返线修建也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未来每天将开行 12 趟列车,成为河源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通勤车。

▲赣深高铁河源东站建设如火如荼。陈仕平 摄

丁红都表示,到 2025 年,完成高铁新城片区 15 平方公里开发建设,构建完善的高铁经济产业生态圈;到 2030 年,预计江东新区生产总值超过 1000 亿元,常住人口达 45 万。假以时日,河源的每一个县都将有高铁通达,每一片土地都将 " 融深 "" 融湾 "。

加快 " 融湾 "" 融深 ",既离不开与大湾区基础设施 " 硬联通 ",也需要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体制机制 " 软联通 "。

" 目前,河源与深圳在体制机制‘软联通’方面进行了系列尝试。两市医疗、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缴存异地互认取得重大进展,两地建筑企业资格互认等制度扎实推进。" 丁红都说,河源学习借鉴深圳系列改革举措,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工作,提出了打造以珠三角平均水平为标准的营商环境目标。

这些都是河源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的重要支撑。现在,河源正在以这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为战略支点,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融入深圳都市圈,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实现绿色崛起。

携手共建深河特别合作区 开启 " 飞地经济 " 发展新模式

" 当前深圳正肩负总书记、党中央赋予的新时代历史使命,尤为需要战略纵深和广阔腹地。河源紧邻深圳,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与深圳形成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广泛的合作空间,是深圳可以依托的最佳战略腹地。"

丁红都说," 河源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飞地经济’模式,正在携手深圳共建深河特别合作区,积极探索核心带动周边、周边支撑核心之路,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

他介绍,河源现已布局了深河共建产业园(高新区)、深河科技园作为 " 深河特别合作区 " 的试验区、起步区,其中 " 深河特别合作区试验区(即河源高新区与南山区共建产业园)" 建设进展顺利,将于今年底投入运营,目前已经有 16 家企业签约入驻,为两地 " 飞地模式 " 创造了经验。

" 接下来,我们将加强与深圳沟通对接,探索以市场化为主导的管理架构,由两市商定范围建立深河特别合作区,充分发挥深圳在机制、理念、招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河源在空间、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将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河源的特色特点共同发挥出来,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形成顶层设计更合理、资源配置更高效、产业发展更高端、体制机制更灵活的‘飞地模式’,打造我市全域全面融入‘双区’建设的核心平台,进一步拓展深圳市发展空间,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广东样本’。"

丁红都向记者展示了蓝图的一角," 河源正在加紧与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面对接、细化合作,争取早日推动项目落地,把深河科技园打造成为投资 1000 亿元、招商 1000 家、营收 1000 亿元的科技产业新城,走出一条深河合作市场模式新路子,奏响‘深河特别合作区’建设的恢宏乐章。"

丁红都表示,河源作为深圳都市圈的一员,双方又是全面对口帮扶合作关系,在产业、科技、人才、民生等各领域有着深度合作,随着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全面推开,河源必将是影响最直接、带动最明显、受益最大的城市之一。

后发亦可先至,弯道正好超车。用这句话来形容河源当前的发展态势,再合适不过。客家古邑,万绿河源,这匹粤北 " 黑马 ",正以逐日追风般的速度,走出一条与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新路。这里就是绿色崛起的河源!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邓自强 叶晓滨 成功 周婉军 图 / 陆颖

相关标签

粤港澳大湾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