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日常打车时可能不会察觉,正在为你提供服务的或许还是 " 黑车 "(指非法运营的车辆)。
" 我是全职跑网约车的,所以双证主动办齐全了。" 广州的网约车司机廖师傅对 ZAKER 新闻表示,不合规的话抓到就要被罚几万元,与其每天提心吊胆还不如把证照办全。
廖师傅所说的双证,是 "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 与 "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
早在 2016 年,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7 部委共同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便明确将双证视为网约车合规运营的准入标准。
然而 4 年过去了,在这个近 3000 亿元规模的网约车市场中(数据来自艾媒咨询),像廖师傅这样选择合规的司机却仍是少数,网约车似乎仍是 " 黑车 " 们的乐园。
"合规增加了我们的成本,却没带来多少好处 "
交通运输部今年 10 月的数据显示,花小猪、万顺轿车、滴滴出行、美团打车等网约车平台,在 " 接单车辆合规率 "、" 接单驾驶员合规率 " 等指标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而在 12 月 8 日,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公开场合介绍称,2019 年总计有 1360 万个司机在滴滴平台取得了收入。
结合两个事实信息来看不难发现,滴滴等上述平台虽然推动了网约车整体市场规模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大量缺乏双证,不具备真正合规性的运营司机与车辆。
" 本来就是兼职跑跑,我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办合规手续?" 佛山兼职网约车司机杨乐对 ZAKER 新闻表示,避开车站、机场之类的严监管区域," 无证经营 " 其实不太会影响日常的接单,所以从未考虑过办理双证合规这个事。
谈到原因时杨乐表示,其实大部分兼职司机都是有正职工作的,而办理双证需要花时间来处理相应手续以及参加考试,会占用许多正职工作的时间,有些不太现实。
更为重要的是,这也会涉及车辆营运性质的变更。私家车如果想要合规必须得改为营运性质,就要遵守行驶 8 年或 60 万公里强制报废的规则,同时每年也会增加数千元的车辆保险费用。
" 除了不用担心被抓以外,双证好像再没给我带来其他好处了。" 深圳的兼职网约车司机刘源对 ZAKER 新闻表示,即便自己早就取得了双证合规,也并没有得到平台在派单上的倾斜。
根据自己的观察,刘源认为影响平台系统派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口碑评分,出车时间、频次、地理位置等等,可能唯独不考虑司机、车辆有没有双证。
刘源介绍称,许多没有双证的司机朋友,因为是专职跑车,经常有系统派单,早晚高峰期几个小时流水加起来经常有三四百元,而他虽然有双证,但因为是兼职跑车,平台经常高峰期都不派单,同样的时间流水顶多 100 元左右。
类似刘源这样的抱怨并不是孤立现象。
ZAKER 新闻在多个网约车论坛、社区中发现,许多办了双证的网约车司机纷纷抱怨平台不特殊照顾,反而派单越来越少,力劝旁人不要进双证的 " 坑 ";或者吐槽称花了时间、费用办下双证后,收入与不合规的司机们相差无几,直言双证办得毫无意义等等。
实际上,主动选择办理双证的廖师傅也对 ZAKER 新闻表示,其目的仅仅是为了避免出现被监管部门查处的情况。当被问及合规前后接单量、收入水平是否有变化时,廖师傅表示并没有明显的感知。
如此看来,司机们对于双证的质疑,基本集中于成本与收益无法匹配平衡上,而这个收益因素(比如系统派单等)恰恰与网约车平台有关。
合规率上不去,平台之责?
" 有没有双证都能跑车,平台没有做好管理职责。" 在刘源等众多合规车主看来,网约车平台并没有真正贯彻监管政策的要求,依旧在给不合规的车主派单,对合规车主不倾斜派单等情况,这是极为不公平的。
实际上,这样的不公平,似乎从司机招募环节开始就已经存在。
ZAKER 新闻以想注册成为平台网约车司机为由,咨询滴滴客服后被告知,车主注册环节不需要提供双证材料,可以先在滴滴平台注册成为司机并进行正常接单运营,再考虑双证办理的问题。
当被问及接单后因未取得双证资格而被监管部门查处该如何处理时,滴滴客服表示届时可通过电话专线联系滴滴,会有专人主动联系并协助处理,比如后续按比例补贴司机的罚款损失等。
除滴滴外,ZAKER 新闻也测试了美团、首汽、T3、万顺等网约车平台。仅美团在车主注册页面明确显示网约车从业资格证为必备材料。美团打车客服也对 ZAKER 新闻表示,因各地监管要求趋严,车主必须具备双证才可在美团平台上注册接单。
而首汽、T3、万顺这几家网约车平台的审核规则中,车主个人信息、驾照信息、车辆信息等为常规必备项,对于司机是否需要具备网约车双证则均无强制性要求。
结合此前交通运输部披露的各平台较低的合规率数据来看,无论是准入环节还是后续派单运营环节,大部分网约车平台都默认无证司机的存在,仍尽量放宽招募限制条件,再通过后续限制无证司机运营时间等方式来进行管理,尝试在运力扩张与监管合规之间寻求平衡。
网约车平台也因此时常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例如 2019 年 8 月,上海交通执法部门向滴滴和美团分别开出了累计 570 万元和 153 万元的违规派单罚单。2019 年 2 月钱江晚报在一篇报道中称,滴滴 2018 年亏损 109 亿,主要用于补贴司机及网约车合规方面。
关于双证合规这个话题的一些问题,滴滴、美团方面并没有对 ZAKER 新闻做出回应。另一方面也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当下平台合规率低背后也有着更多的原因。
" 行业野蛮生长期过低的准入门槛,带来了长远的后遗症。" 互联网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对 ZAKER 新闻表示,此前多年来过于宽松的准入门槛,注定了网约车平台需要更长远的周期来将合规率提升至更高的阶段。
而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刘远举则对 ZAKER 新闻表示,网约车平台仍旧在快速发展,许多新兴下沉市场的接入势必会短期内拉低平台整体的合规率。实际分区域来看的话,滴滴等平台在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合规率情况并非如全国数据那般糟糕。
例如今年 4 月,西安市出租汽车管理处公开表示,西安市上线运营的网约车合规率已经达到了 100%,这其中便包括了滴滴等平台;2019 年 7 月,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发布数据显示,滴滴、美团等平台在当地网约车市场的合规率均超过了 70% 等。
对此张书乐表示,出于稳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监管部门在发布政策要求后也给予了一定的过渡缓冲期,并没有盲目的 " 一刀切 ",这也为网约车平台在政策缝隙中继续发展完善创造了条件。
专家:市场在变,政策也是
另一方面,网约车行业也在持续发生着变化。
例如在社交平台上,不少难以或不愿达到网约车双证标准的司机表示已经转型,离开网约车转向了快狗打车、顺丰等货运、物流领域。这一微小的变化背后,是更多出行、运输业态崛起带来的运力端结构性转移。
11 月 26 日,网约车平台高德打车上线 " 好的出租 " 计划,并宣布预计在一年内完成 100 万辆出租车的巡网融合改造。而这也是滴滴、嘀嗒早已布局的方向,在数字化赋能下,未来网约车、出租车的边界或许会变得更为模糊。
近两年来多个城市不断测试、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也表明百度、阿里、腾讯、滴滴等巨头齐聚的无人驾驶赛道,将为网约车乃至整个四轮出行领域创造更多的发展想象空间。
" 四年过去了,网约车政策中的‘暂行’二字仍被保留着。" 刘远举坦言,在政策引导辅助网约车行业发展上,监管部门给予了充分的空间余地,相关的政策也势必会随着市场行业的变化而持续进行调整。
刘远举也建议称,媒体舆论不应过度渲染、夸大网约车的合规问题,从而影响和破坏政策的正确引导以及行业健康发展的节奏趋势。不仅如此,所有的舆论压力均对准网约车,也会导致出租车行业同样的漏洞和问题被忽视。
例如 2018 年 5 月滴滴乘客被杀事件成为媒体舆论的焦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网约车乘车安全问题得到曝光,各类监管、终端层的预防机制的应用开始提上日程。
而在同一时期,青岛母子乘坐出租车被司机杀害一案也在当地法院开庭并宣判,该事件却并未引起媒体舆论的关注,相关的出租车乘车安全问题也并未如网约车这般出现大规模的反思、改革与发展。
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等专家均指出,网约车行业监管不应止于约谈平台,而是需不断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反映行业正当诉求,真正做到合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持续推动行业多方面协调发展。
应受访者要求,杨乐、刘源为化名。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曾宪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