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座新城的崛起如同一辆飞驰的动车,那么规划就是引领前行的轨道。作为深圳第 "10+1" 区,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 " 深汕合作区 ")即将迎来揭牌两周年。由 " 全面履职建设年 " 到 " 全面履职提升年 ",这座新城应当如何做好规划这道必答题?在深汕合作区揭牌成立两周年之际,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
宏伟蓝图已绘就 砥砺奋进正当时
早前,深汕合作区总体规划明确了 " 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 " 总体空间布局和 " 东南西北中 " 五大组团产业布局。其中,中心组团打造高端商务区和政务区、东部组团打造科教研发区和未来产业区、南部组团打造新兴海港商贸区和滨海生态旅游区、西部组团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北部组团打造康养度假区。规划到 2020 年,深汕合作区建设用地达到 33 平方公里,初步建成港产城融合的城市雏形。到 2025 年,建设用地达到 70-80 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 60 万 -70 万人,建成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的主体框架。到 2035 年,建设用地达到 145 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 150 万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按远期 300 万人口标准配置,建成一座中等规模的滨海城市。
▲ " 一心四组团 " 规划图
2020 年 1 月 16 日,深汕合作区召开 2020 年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新的一年,深汕合作区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 " 十四五 " 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全区一定要科学研判,把握发展大势,紧紧抓住 " 双区驱动 " 重大历史机遇,时刻望鹏、胸怀湾区,聚焦重点,按照深圳标准、深圳质量、深圳速度、深圳精神,把深汕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
由此可见,深汕合作区在城市总体规划、重点片区规划、重大战略实施规划、重点产业及项目规划中,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的发展思路,汇聚全球智慧,对标世界一流,打造具有国际范儿、深圳味儿、深汕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全球规划群贤汇聚 共谋深汕规划大计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揭牌两年来,深汕合作区携手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先后开展了一系列规划咨询,其中,4 场高水准的国际咨询分别涉及 50 平方公里中心区、小漠湾文旅创新小镇、赤石河 " 一河两岸 " 以及滨海地区的全球引智。
2020 年 9 月 9 日至 10 日,深汕合作区举行 " 城居山水间 · 乡入自然境 " 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国际咨询方案评审会,经过 6 个月的激烈角逐,9 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参与的形式,从来自全球 12 个国家的 37 家投标设计机构(联合体)共 90 家设计单位中,最终投票确定:荷兰 NL Urban Solutions B.V. 等设计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呈现的《润泽之城》方案摘得国际咨询桂冠。
▲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润泽之称》方案
接下来,该方案将进一步深化,围绕凸显滨水自然之美、岸线生态之美、人文景观之美、田园都市之美的规划思路,把赤石河一河两岸打造成为赏水憩园、生态乐园、宜居家园、市民花园,助力深汕合作区高质量发展。
深汕合作区 2019 年 8 月启动的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最终荷兰设计团队—— MLA+B.V. 国际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 & OKRA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事务所 &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的《新生共栖》方案获胜。值得一提的是,IFL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正式颁发 2020 年 IFLA AAPME(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 - 亚太非中东地区)国际大奖,深汕合作区滨海地区城市设计项目(《新生共栖》方案)从 280 个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分析与总体规划类最高奖项——杰出奖的国际大奖。
合理利用配置土地资源 优化提升试点村庄规划
随着新城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社会各领域事业的不断推进,深汕合作区催生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民生服务、产业配套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需求。为使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依据省、市文件精神和全区统筹安排,在 2019 年初便启动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修改方案(赤石消防站等项目)》(简称《修改方案》)编制工作,对区内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优化调整。2020 年 7 月 14 日,《修改方案》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批,7 月 30 日通过备案。
此次《修改方案》涉及全区 4 个镇共 29 个村(社区),在保证全区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突破的前提下,对全区管制分区中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进行修改,优化了各镇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修改方案》数据库完成备案后,将有利于保障区内深汕高中园、人才保障性住房、医院等 28 个建设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进一步促进项目落地投产,并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自然资源丰富的小漠湾 李星照摄
6 月 30 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了全省村庄规划优化提升试点名单(第一批),全省 62 个村列入其中,深汕合作区鹅埠镇红罗村、小漠镇南香村入选广东省村庄规划优化提升首批试点名单。
8 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组织召开两村规划(2020-2035 年)项目专家研讨会,以专业智慧提升规划编制质量,推动试点工作开展。五位受邀专家在深入了解两村基本情况后一致认为,项目调研详实,规划内容完整,符合 " 多规合一 " 的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要求。专家组同时对深汕合作区全域旅游谋划、产业及建设空间安排、土地用途管制、防洪排涝等工作提出具体建议。此举实现了深汕合作区村庄规划试点零的突破,10 月,鹅埠镇红罗村、小漠镇南香村正式入选省厅优化试点示范案例。
一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不断强化规划引领,全年共开展 50 项规划编制项目,截至 12 月 1 日已通过专家评审及结题 33 项;完成全域 34 个行政村(含社区)村庄规划成果编制及镇、村汇报,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助力深汕合作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 " 田园都市 "、" 都市乡村 ";对全区 187 个居民点进行研究,研究成果经党工委审定并印发。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纲领和命脉。深汕合作区以 " 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 " 十六字方针为发展思路,以 " 总部 + 基地 "" 研发 + 生产 "" 智慧 + 运用 " 为发展模式,始终坚持高端规划、前瞻规划、求实规划,在统筹中规划、在规划中统筹,科学规划全区 468.3 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不负韶华,未来可期,如今,规划中的愿景正逐步实现,这座新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上璀璨的东部门户。
深圳晚报记者 高向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