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正式公告全国首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盐田区通过明产权、补短板、强监管、促共享等举措,创新开展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盐田模式,成为深圳市唯一上榜区县。这也是盐田区继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全国绿化模范区等荣誉之后又获得的一项国家级殊荣。
▲盐田区小型水库。
记者了解到,盐田区 9 座小型水库陆续建于 1957 年到 1997 年间,分别由企业出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国家投资等多种方式兴建,产权复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为进一步加强小型水库管理,盐田区陆续收回了全部 9 座水库的产权,明确划定了水库的管理范围线,交由区水利设施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就此拉开盐田区水库管理改革的序幕。
盐田区高度重视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创建工作,高位部署,配齐配全水雨情、安全监测、巡视检查等水库管理设施,建立健全 11 项水库管理制度,完善水库物业化、信息化运管机制,2013 年来累计投入 1.49 亿元,实施 20 余项水库除险加固和安全提升工程,有效提升水库安全运行水平,形成了一套 " 有主体、有经费、有人员 "" 权属集中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管护物业化、服务专业化、信息数字化、共享多元化 " 的 " 三有七化 " 盐田区小型水库管理模式,成为全国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标杆。
近年来,盐田区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 " 千年大计 ",深入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有效路径,以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在实现水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安全等级再上新台阶的同时,进一步释放水库生态红利,率先探索水库景观开放共享,根据各水库位置及景观特色,结合碧道、半山公园带等各类规划落地实施,加快建设市民近距离可感知的具备滨水景观和生态湿地特色的景观水库,逐步实现以生态反哺产业,助力 " 产业兴盐 " 战略,为其他地区推动水库景观开放共享提供了有益借鉴。
深圳晚报记者 郭宇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